介似一个跨越了四年的项目,为了节省篇幅,我们截取中期汇报与最终实施方案进行介绍,来研究一下从概念到方案优化的过程…
众所周知,城市设计在国内的规划系统基本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某个角度看,这性感的鸡肋,基本存在两内在问题:
1.很多大牌公司做的方案,中看不中用。
2.很多国内设计院做的方案,理念落后,不中看也不咋中用。
逐渐,这鸡肋也慢慢的演变成扮演城市管理者金凤凰的群众演员。反正都是两只翅膀两条腿,换套华丽外衣,瞬间就可穿梭各种名利场…
当然,也有些设计公司除外,
比如SOM…..
今天我们就分中期和最终两章,来看看怎样做到表里如一….
项目背景
场地位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南端,多年以来,南京的滨江区域一直缺乏活力,且与市中心的联系也不紧密。
从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存在的工业遗存,沿长江3公里的区域基本处于废弃状态。
并且,作为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区域与狮子山景区的重要俯瞰区域。作为古城的一张脸,场地已无法满足各层面的要求。
基于这背景,各种职能部门领衔,开启了长达四年的抗战之旅。
那么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项目作案例研究呢?
原因主要有二:
1.城市更新项目的选题
2.场地复杂的交通情况,(下文会提及,或许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在评论区探讨探讨)
SOM的中期方案
1.方案概念:一条新的长江滨河纽带
指状渗透概念:
▽
总图
▽
除了指状渗透之外,我们还可以卑鄙无耻的从纯创作的角度,来探讨下方案的构图。
是不是和梵高的画面向心性有些相似(BIM建筑)?
龅牙哥,快醒醒,不要这么庸俗….
介么重要的项目,重点肿么能在这儿呢?
SOM的重点其实在这儿:场地的交通解决策略
1.外部连接道路系统
左图为原控规路网,橙色与棕色两条道路没有独立成体系。
右图为改善后交通策略,提高整个路网的通达性
通过对比到达和离开通道,可发现新方案对提高地块可达性有很大提升。(灰色箭头为原有通道,棕色箭头为新增通道)
2.内部交通系统
A商业区片区
B.天波里区域
C南渠区区域
D园景住区区域
在处理内部交通系统上,方案根据住区、商业、商务等不同功能需求,将地块划分适合功能需求的规模。
体块
▽
总结:
我看过方案之后的第一感觉是:我擦,他们怎么能把地块与建筑图层分的这么清并且还不影响方案品质?
秘诀或许只有SOM的人能告诉我们…..
SOM与规划院的最终方案
我敢说,这其中肯定还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但不管怎么说,蹂躏过后,最终方案还是有些亮点的:
SOM官网版总图
▽
规划院版总图
▽
规划院版用地
▽
可以发现,修改后的方案最大的亮点在这个灯泡线公园。同时,规划院在调整用地的时候,也增加了部分居住用地的总量。
最终方案,覆盖了236公顷的土地,创建五个配有完善公交系统的综合功能邻里,以及从五个社区到达滨江的便利通行。
总体鸟瞰
▽
特色空间
▽
商业空间
▽
商业空间
▽
滨江开敞空间
▽
滨江开敞空间
▽
个人观点,项目的亮点是这个利用现状的灯泡线公园,它很好的延续了城市原有肌理,也为居民提供了可活动的开敞空间…
小结:
对比下两轮方案(SOM版)
哎吖,灯泡线公园确实亮瞎了!!
目前,我们的项目都面临周期拉长这个严峻的挑战!这对设计师来讲,在项目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否则我们的项目会越做越疲惫,我们的心也会越来越累…..
而SOM这个项目给我个人带来的启示是:
(BIM教程)
假如我们在最初阶段能够解决主要问题,并且能为实施阶段预留部分弹性的话(交通的处理,地块的划分等等),再复杂的项目,也都不是个似儿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