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各类新建美术馆、
博物馆,其建筑功能本体已不再局限于
过去单纯解决技术性问题的范畴,
而是拓宽至人文视野,
更加重视观众的参与性、
过程性、体验性和多义性,
使观众在空间中获得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展品也获得全新的呈现和释义。
近几年国内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建设热潮,可谓方兴日盛,但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美术馆、博物馆建设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找到应对新时代、新技术和新观念等多重挑战的最佳解决之道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在2016年的开年合刊“再识博物馆时代”中,我们选取了几座当下最具活力和代表性以及值得期待的美术馆与博物馆建筑。希望在解析建筑理念的同时,也能为读者推介2016年看展的好去处。
梅斯纳尔山博物馆—命运的交际
设计者 /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 帕特里克·舒马赫(Patrik Schumacher)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一向善于利用其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作品探索全新的空间形式,建筑与自然,尤其是与山峰的关系更是与她职业生涯的开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1982 年为地处太平山山顶的香港 Peak 会所方案之后,梅斯纳尔博物馆则是又一次全新且令人兴奋的实践。
站在一个40平方米的露台,可以240度欣赏到从齐勒塔尔山到多洛米蒂山的壮阔山峰全景。 博物馆的三“眼”直面山景。
博物馆的三“眼” (一座露台和两扇全景窗)在低层对外显露。它保证并提升了这里的整个风景线, 将室外风光引入室内, 为游客献上美好景致。
建筑入口。透明的玻璃墙面与厚重的石头墙面之间形成有趣的对比。
上层包括入口区。从这里开始, 逐级的台阶系统贯通到低层的展览空间, 包括一间放映室。
在内部空间,博物馆通过绘画、文学作品、“古迹”和雕塑(右方和下方) 追溯了现代登山运动的发展历程。在内、外部,建筑的墙体表面由预制板材和模块构成的醒目拼图组成,其中的每一块都使用了层状玻璃纤维和混凝土,却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面貌。
哈佛艺术博物馆——打破边界
设计 / RenzoPiano Building Workshop
作为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的最新作品,哈佛艺术博物馆经过十五年的设计、修改和延期终于开幕,为美国学术、科研和博物馆学的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博物馆的添加部分可以被视作一种分层,将空间和服务叠加,随着楼层的增加愈发专业化。 博物馆隐蔽的地下室用作储藏室,在这里储藏艺术品,不受时间的侵蚀;在玻璃灯下,其他的空间则对城市和光线开放。
设计开放了庭院所有一层的拱廊,让游客们可以自由出入,从原始福格博物馆的展廊穿梭至布什雷辛格博物馆和亚瑟 -M- 萨克勒博物馆。从建筑的五层楼上也可观景翻新后的庭院。
Prada 基金会 ——跨越时空的文化迷宫
设计/OMA
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领衔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OMA)将一栋旧有工业建筑改建成了Prada基金会。涵盖1900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体一经落成,即被视作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并成为国际游客和参观者在米兰的必到之处。
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领衔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的 Prada 基金会,是在旧工业建筑基础上的扩建之作。
暗色的墙面,坚硬的材质,平实的造型,Prada 基金会呈现出一种沉稳而丰富的意境。
Luce 酒吧。由执导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电影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设计,是一座典型的、充满了旧式风情的米兰咖啡馆。
“连续的经典”展览现场,(BIM学习)该展览聚焦于希腊和罗马古典艺术,重新思考了关于罗马时代作品的唯一性和独创性的构想,而其对当代的历史性解读则将古代法式与当代法式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一座“可游”的博物馆
设计/隈研吾
坐落于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民间艺术博物馆,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完成。出于对王澍的欣赏,隈研吾试图从建筑立意与空间形态等方面与王澍进行对话,与此同时,仍旧保留其“让建筑回到自然中去”的基本理念。
隈研吾设计完成的民艺博物馆,由数个菱形或三角形的空间按照之字形错落、联结而成。
博物馆第一展厅设置在进入后的第一个大坡道上,整体内部空间也有不同的之字形坡道引导、连接。
博物馆三层的会议、演讲空间,其中所有家具也由隈研吾先生亲自设计、定制,它们都采用未经打磨的松木,以极简的设计进行安排。
从二层“楼梯转角处”望出去的景色, 对瓦片的使用透露出隈研吾设计语言中极为东方的一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几何的诗篇
设计 / Mario Botta Architects
清华大学校园里新近落成了一栋红褐色建筑, 现代设计语言中透露着古典的气质, 这是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的又一力作, 也是师生们期待已久的艺术博物馆, 博塔用厚重的几何语言和包容性的内部空间, 呈现了一次精彩的文化诠释。
入口上方被“撕”开一条裂缝,抬头即可望见天空,一条廊道凌空而设, 是眺望观赏的好地方。
建筑立面的红色花岗岩做了不同处理, 在光下好似满布的横向装饰条纹。
建筑远看去是一个规矩的长方形“盒子”, 东侧凹入的部分显示出入口及广场的位置。
四层展厅最初被考虑成开敞的大空间,具备通透的视线和连贯的参观流线,天花的四角锥形 “天窗”好似抽象几何化的 “藻井”,成为引入光线和调节视觉节奏的关键元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入口门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足有8.5m,柔和的自然光从一侧天窗照射进来。
龙美术馆西岸馆
设计/大舍建筑事务所
龙美术馆西岸馆建筑由中国建筑师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完成。
如果把中国当代建筑这些年来的经历分成几个重要时期,如启蒙时盲 目的对国际建筑大师的崇拜(余温至今未见消退),其后的21世纪初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初露锋芒和在创作上的试水,再到这两年逐渐成熟,使 得从普罗大众到时兴媒体都开始谈论并高度关注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当代建筑,且每年都有令人欢心鼓舞的大作登场。那么大舍的这座美术馆可谓是广受美誉并颇具历史性的作品。
美术馆西南立面, 建筑立面上清晰可见标志性的“伞拱”。
沿着煤料斗卸载桥走进建筑, 可见不同于外立面的平整单一,“伞拱”构成的空间错落有致,清水混凝土的细腻与保留部分的粗糙产生强烈的对比。
能撑起这样大体量, 且厚重的空间的当代艺术作品屈指可数, 建筑室内虽然营造出十分工业的 效果,可也无法像伦敦泰特美术馆那样让艺术家随意修改甚至破坏, 如何充分利用是一件难题。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东馆——作为艺术的配角
设计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东馆位于圣路易斯森林公园,是一个近18600平方米的扩建工程, 由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主持设计,HOK(Hellmuth Obtat Kassabaum简称)作为技术支持。对于这位与任何流派和观点都保持距离的建筑师 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来说, 一个“带有窗户的”、“向着四面开放的家园”, 才是他心目中的现代艺术“乌托邦”。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东馆的南立面;新馆是有着整面采光玻璃幕墙玻璃窗与23片巨型黑色抛光混凝土预制板构成。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东馆的北立面。
四周的墙面与整面的玻璃窗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 摆放了低矮的休闲长椅。建筑师给这里界定出来一个非常有趣的停留空间: 对内既可以欣赏艺术品, 对外又可以观赏整个公园的景观不被打扰。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正立面(北立面), 同时可以看到卡斯•吉尔伯特 为世博会设计的有百年历史的老 建筑和大卫•奇普菲尔德先生设计的新馆。 虽然材质和形式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 但是大卫•奇普菲尔德先生设计的新馆 无论从哪个视角看起来都非常的“低调”。
克拉克中心——水之畔,地之下
设计/安藤忠雄
在克拉克中心,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 希望创造出这样的一个地方:在自然和建筑的双重作用之下, 游历其中的人们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在艺术之中, 获得对于空间场所和历史人文的启发, 并由此迸发出独一无二的创造力。
克拉克中心前的分层倒影池正对建筑, 并扩及克拉克博物馆和曼顿研究中心, 将这三栋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以一种人工的方式进行连接, 且与周围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
红色花岗岩墙面延伸至建筑物后方的采光天井和开阔中庭, 与其他几面花岗岩墙面一起, 围合出大大小小的室外空间, 不仅加强了空间序列的节奏感, 也形成了通往克拉克博物馆的路径。
一条玻璃廊道设于建筑与其前方的平台之间, 人们经由此步入室内。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伦佐•皮亚诺的“艺术工厂”
设计 /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新馆开放, 这座“艺术工厂”般的现代建筑是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的最新作品, 钢铁外衣是其“技术情结”的延续,开放的人文环境塑造了建筑的灵魂价值 。
惠特尼艺术博物馆共拥有四处规模可观的户外平台,其中六层至八层的平台是利用建筑台阶式后退的方式形成的,户外当代艺术品在这里展示,为城惠特尼艺术博物馆共拥有四处规模可观的户外平台,其中六层至八层的平台是利用建筑台阶式后退的方式形成的,户外当代艺术品在这里展示,为城市装点起一丝艺术氛围。
建筑外观看上去体量很大,带有工业感的建筑材料和挑出的钢梯,又给人一种轻盈明亮的感觉,相较于邻里建筑的传统样式,它仿佛是在述说当代。
博物馆距离道路非常近,甚至将人行道路的一部分吸纳到悬挑结构下方。
图从展厅两端的玻璃幕墙望出去,能体验电影银幕般的开阔视野,享受窗外的哈得逊河及城市景色。
阿布扎比卢浮宫分馆
阿布扎比卢浮宫分馆从项目初期阶段就备受关注建筑项目,开幕后,文森特·梵·高、安迪·沃霍尔、克劳德·莫奈和亨利·马蒂斯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将首次在中东地区展出。
阿布扎比卢浮宫分馆俯瞰图
卢浮宫分馆内的“光(BIM设计)之雨”效果图
卢浮宫分馆各侧方位效果图
巨大的穹顶覆盖了三分之二的建筑面积
先锋而多元的建筑和经典而丰富的艺术展品,使波斯湾的这座岛屿即将成为全球瞩目的“ 沙漠中的文化绿洲 ”。
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
新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将于2016年6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泰特称这是自1998年不列颠图书馆新馆开放以来,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工程。
新建筑由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也是由他们的事务所设计)设计。
新建筑呈塔形,高十层,位于现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厅(Turbine Hall)的南侧,将展览空间拓展出60%。此外,在明年6月17日新馆对外开放前一天,泰特馆方将邀请来自全英国各地的小学生进行预览参观。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