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新的钻石山火葬场特意着手于对用户的情感需求和感受的考虑,设计为未来火葬建筑发展的示范项目。
一种令人舒心的环境
在悲伤哀悼时,舒缓的氛围会大大缓解人们失去亲人的痛楚。在新的火葬场,景观平台为哀悼者提供了穿过融入自然本身的舒缓氛围的悼念仪式机会。
介于“生”与“死”
在舒缓氛围之外,有关“死亡并不意味结局”和“死后的生命”的哲学,也铺在开场序言中,在以下设计中得以体现。
在火葬场的出入口的建筑说明描述了既济的易经象征元素(代表完整和完成,意指死亡)及未济(代表不完整和未完成),即意味着生与死的永无止境的进化。
火葬场中庭的方形巨石,是在建造过程中从基地里挖掘出来的,被当作一座雕塑中心而赋予新生命;水在荷花塘里循环流动着,传递了与生生不息一样的内涵。
仪式之路
让送别的亲友在经历空间和远景序列后寻到安宁静思的心灵,乃设计仪式之路的目的。
哀悼者在地面层的下车点走下灵车,迎接他们的将是阳光圆(BIM教程)形中庭,其中心前文提到的展示巨石的正方形小广场,都在烘托出一种宁静氛围。抬头望去,送别的亲友将会看到圆形中庭顶部的蓝天,寓意天堂之包涵。接着他们将沿着圆形中庭的楼梯走向露天平台,仿佛从人间升入他们所仰慕的天堂。
当送别的亲友抵达顶部露台时,眼前的空间瞬间开阔起来,展开为一处上有甘美绿色山丘的开阔场地。再往前走近点,他们将身处花园和荷花塘、潺潺而轻缓的流水之中。
在步入其中一座礼堂大厅的路上,送别的亲友将经过天光撒下的柱廊。礼堂大厅的入口和出口设计特意分离开来,以减少与其它悼念队伍遇见交叉的机会,每个礼堂均有灵车的直接上落点,故为每个悼念群体保持一定的隐私。
每个礼堂大厅可容纳100人左右。从天上洒下来的柔和自然光和窗户一起营造出尊严而舒适的集合氛围。整个悼念仪式结束于朝向花园的出口,花香芬芳弥漫其中,每座礼堂大厅后均种植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和灌木。
建筑形式
火葬场的设计反映了一个基于建筑功能对现代建筑的简练而直接的设计应对,没有不必要的装饰或点缀。四座礼堂大厅和中心的圆形中庭一起构成对称布局,建立了庄重而静穆的气氛,这对悼念送别的人群来说非常重要。火葬场中的建筑元素,像清水混凝土、木材、玻璃、天然石材、植物和流水,一起创造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景观和绿化细节
各种种植区和种有各类树的山坡所包括的树木、水生植物及爬藤植物,均被精心设计成融入建筑当中。沿建筑边缘生长的植(BIM学习)物将来会弱化建筑的直线特性并减少建筑体块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四座礼堂大厅被一种无需太多护理的特殊植物所覆盖。火化室的石头包层墙、礼堂大厅的清水混凝土墙、烟囱塔的清水混凝土墙,都被爬藤植物所覆盖,看起来就像美丽的绿色挂毯似的。
图纸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北立面图
南立面图
东立面图
西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建筑署
地址:香港钻石山蒲岗村道
建筑面积:71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09
项目管理:建筑署
构建服务工程师:建筑署
施工技术员:建筑署
结构工程师:建筑署
主要承包商:中国资源建设局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