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做建筑好像孕育生命一样,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王敏
STUDIO A+(A+设计)创始人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及景观设计学院硕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
代表作品:水立方、北京万科总部
背景介绍
西凤路甲六号(原西凤大酒店)紧邻宝鸡繁华市区的西凤路西侧,毗邻于我们正在进行时的项目——五洲中央公园。原有建筑是一个带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征的白瓷砖贴面的普通旧建筑,而甲方希望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将其改造(设计加建造)为能为五洲中央公园项目代言的体验中心。
五洲中央公园项目是一个将远古和当代并置,极带穿越体验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其最大特色是在一片平实的当代商业中“三明治”般夹进了(BIM培训)“周”文化古镇聚落和“封神榜”的演艺内容。
如何利用现有硬件,在短时间内,通过设计传达这样一个项目的精髓和神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设计原则的确定
既然作为一个项目的体验中心,就必定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项目的特点。我们不希望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决定从几点主要特征出发,争取从气质上做到与项目“神似”,而非直白地重复项目的设计。
首先确定,改造后的项目是个纯粹的现代建筑。尽管五洲中央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其“周”文化元素,我们仅仅萃取了周礼古建中的几个特点,并将其加以纯现代应用。1、木材质。朴实的木材质成为建筑、室内甚至景观中的主材,统一了建筑的内与外。2、红色。因 “西周尚赤”,我们在建筑及室内空间中引入红色,点出“周”的审美取向。建筑中红色的应用比较微妙,在主材木条栅的侧面而非正面喷涂沉着的红色,这样在观者接近建筑时,从某些角度能够隐约感知到红色的存在;而在另一些角度,红色又从视觉上消隐,代之以原始的木本色。3、对空间元素加以“穿越”式并置。因五洲中央公园项目追求的是古代与现代的并置,“封神”又是讲述天上的神与地上的人之间的争斗故事,我们在体验中心的改造中因而所追求的是,不加过渡地同时呈现传统与现代,“天上”与“人间”。
建筑改造
原有酒店外观陈旧,直线与曲线形体简单罗列,缺乏统一性。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我们引入一个连续流畅的统一界面将不同形体进行整合。我们将这一界面称为“作为景观元素的建筑皮肤”。
因原有建筑外墙有实有虚,新的界面根据其背后的功能需求,做不同的虚实处理。在建筑边缘,特别是入口附近的局部区域设置有线型种植区或小型盆景式绿植区。相应的建筑表皮会处理为视觉上具有强渗透性的镂空状态,甚至局部完全打开。这样,统一的界面时而是建筑的表皮,时而是小型花园的围墙,时而又可能成为一个将花园里景致引荐给外界的景窗……整体统一中的这些丰富变化给建筑带来动态的表情。加上特殊的细节处理,在白天日光下建筑本身会有丰富的光影表达。
前院和后院的景观
景观场地及节点的材质和色彩与建筑保持一致,使整体环境因为单纯而达成难忘的效果。
景观设计的特点是盆景式造景方式,这样的设计将普遍出现在未来的五洲中央公园内。前院广场及后院花园均有几处较大型盆景式景观节点。一般都以精选观赏树木为中心,集多层次绿植、台面、坐凳、灯光、标识等于一身。
室内
同样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语言延续应用于室内,打造内外统一的空间,强化项目自身的特点。建筑室外流线型的界面自然进入并终止于室内。原木材质及红色艺术装置是室内的主要视觉焦点。
充满阳光和空气感的中央大厅是一个整合和简化了空间界面后,用抽象色彩及人造景观打造的共享庭院。处处可见纯现代时尚家具与带有“古风”的简中式家具的混合搭配。大厅中心区盆景式的室内“竹坛”及空中四方连续的“天上神仙图”分别呼应着室外景观语言和“封神”意向。令中庭成为一个舞台式戏剧化空间,抽象地映射了五洲中央公园“天上——人间”的主题意向,通过空间元素的“穿越”,达到时空并置的效果。
舞台式场景化设计还出现在多处重点室内空间,大多配以人造景观。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室内多处出现的红色网架灯,是我们工作室的设计产品,已在多个项目的不同语境下有截然不同的应用。此项目中更像是艺术装置,像红色吉祥的云团,更像抽象写意的宫廷灯盏。
设计团队
STUDIO A+(A(BIM教程)+设计)
王敏、丁梅、李午亭、李辉、张文文、徐颖、张戈、罗阳、陆树桃、李佳璟、龙涛(施工配合)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