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tudio建筑事务所公布了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设计的3号航站楼方案。该方案在竞赛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仅次于英国建筑事务所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UNStudio的方案概念想要挑战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功利性机场设计方法,努力为设计高效和可持续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提出一个新的标准。该项目的核心团队包括来自台北的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和来自俄亥俄州的april yang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师。他们通过对桃园现有的航站楼进行分析后重新审视了机场类型,并对机场的运营需求和基地的空间限制进行了预估。
↑机场主在入口处的视觉效果十分突出,大气磅礴
设计团队以个人的旅行经历作为设计的起始点,发现在最近几年,机场建筑已经变成一类有着硬性规定、使用空间过度且单调的建筑类型。以“场所营造(place making)”为设计概念的核心,设计团队致力于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机场方案:建造一种与其他机场在外观和感觉方面均有所不同的内生态。该方案的进一步的特征在于它的高效性,并本着自(BIM设计)然寻路的原理设计了较短的步行距离,优化了机场功能。此外,该方案占地面积小,允许建筑使用构件预制的策略进行快速装配。
↑连续的空间寻求一种舒适感,易用性和方向性
“这个建筑设计提供了一种明了的功能组织方式,让旅客更加高效,便利舒适。”UNStudio 的创始人ben van berkel解释道。“我们的设计目标是让桃园机场成为该区域内国际机场中的佼佼者,因此很有必要制定一个将功能、氛围和灵活性整合在一起的前期概念,让机场从最开始起就是一个可持续的建筑。”
就内部设计而言,连续的空间寻求一种优越的舒适性,易用性和方向性。不同的区域构思有不同的微气候,由日光、湿度、温度和空气流量等物理条件来限定。航站楼建筑的主入口位于场地西南端的尽头,其立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十分突出,屋顶绵延起伏,引导人流走向不同的入口。
↑开放空间以天光照明
↑设计中包含有一系列零售间
↑不同的区域由日光、湿度、温度和空气流量等物理条件来限定
↑UNStudio以个人的旅行经历作为方案设计的起始点
↑设计团队致力于创造一个与其他机场有所不同的“内部生态”
↑该方案的特征在于它的高效性,较短的步行距离和优化的机场功能
↑设计中运用了自然寻路的原理设计
↑通向新航站楼的路
↑剖面图显示了庞大的航站楼设计
项目信息:
UNStudio建筑事务所设计人员:ben van berkel, caroline bos, astrid piber with ger gijzen, mo lai, martin zangerl, marc salemink and sontaya bluangtook, tiia vahul(BIM学习)a, ryszard rychlicki, luke tan, nick roberts, lars van hoften, daniele de benedictis, samuel liew, fan wang, angela huang
机场规划:april yang design studio
地方执行建筑师:BIO architecture formosana (ying chao kuo, ching hwa chang)
地方执行工程师:taiwan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group
结构及立面设计:knippers helbig
可持续设计:transsolar
景观设计:loos van vliet
寻路设计:mijksenaar
项目经理:EC harris
商业规划:ACTM 、portland
照明设计:AG licht
交通设计:MVA asia
机场专用系统:ADPI
机电暖通:deerns、ARCADIS hyder
翻译:建筑学院-阮如安
校对:建筑学院-王峰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