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自世界建筑。
樱花陵园入口桥 + 入口服务中心,宜兰,台湾,中国
Cherry Orchard Cemetery Fly-over Bridge and Service Center, Yilan, Taiwan, China, 2014
建筑设计: 黄声远
樱花陵园入口的桥设计,根本是田中央“捞过界”的成果,桥本来是农业局做的山区道路最后一段,设定是直的,我们第一次看到图,就是没感觉啊,而且他们正烦恼于两端道路高层因施工误差不在同一高度。这是樱花陵园的入口,我们就想说能不能是一个弯的桥,增加长度可以化解高差,还可以环抱整个兰阳平原。当时的工务处长听了,觉得有兴趣,他跑去找农业处长说,这个桥拿来给田中央做好不好?路就做到现在那个端点,不要再往上做了,接下来由我们来做。历史的背后有很多不知道会从哪里冒出来的关键人物!如果只是自己这么想,却没有人去把它实现,我们也根本做不到。就是有那么个热心的人出现,就因为他听进了浪漫的想法。结构工程师原本要做一个很干净优美的桥,结构表现很清楚,可是我觉得,那这样子,人的故事和自然的时间感就相对变次要啦。纯物理性的合理,常不足以呼唤出环境的身世,原意是要拥抱山下的城市,拥抱我们的故乡,怎么变成表现这个桥的技术? 我后来想通了,就加了一个走向溪谷的步行道,向自然学习多留一些后路的智能,有了更多冗余、不那么纯粹的味道,就比较对了。结构技师不习惯,说哪有需要?我只好去逮了另一些原因:请大地技师把台湾工程地形、地质数据可能不够准确的因素考虑进去,也找了两个在地的结构和大地技师复查,看出附近地质可能有的风险,真的也需要加一个够大的斜撑,用形状保险。最后用了这个综合见解,由甲方发动变更执行出非纯粹数理而是有人的味道、有历史堆栈感的桥,水汽云雾穿梭,长满青苔,一个环境的互动,不只是结构的表达。
半掩在山坡之下,又不时探头呼吸新鲜空气,樱花陵园服务中心接收入口桥传递而来的曲线动感,并于其中扩张成休(BIM)憩的空间。
服务中心主要空间为筒状结构,入口桥是一个因为结构需要而隐藏了预力钢索的闭锁空间,而沿步道连接到服务中心的空间时,希望本质可以被显露并被体验,使内部的“空”被打开,人们能看见并走入。
弧线的决定除了自入口桥蜿蜒而来之外,也顺应原始山形的凹凸轮廓。不选择草率地大规模挖填方,而在坡间浅剖一刀,以自己卸下的土回馈自己的地平线。这样的做法软化了传统的高耸挡土墙,因而感觉不到房子的存在,真正与山的表面共生。
外观重述起伏山线,草状栏杆摇曳山头,顺势而行的墙以两种不同表面处理,分别暗示它们的意义为挡土功能的粗糙机凿面,及从内延伸而出的光滑模板面,而服务中心的空间则轻夹其中。
筒状的室内集纳成一个长形空间,创造了户外或半户外的空间围绕,随着自坡上深入地下的倾斜,这些环绕空间也不时起伏穿入内部,使室内间歇被打开。红砖的大阶梯贯穿其中,凝聚了温度,阶梯上层为办公空间,下层接续小型展示室。环状步道带领着移动,也牵着感受到风与水露的半户外厕所。路径连通上下各处,内外区隔不再是有形的界线,而是依着天气与当下的感受定义,循环无间的同时又伴随不同景致,如生命本质一般。
雾气环抱中,相对于入口桥有力的逆谷跨越,服务中心的筒状空间却顺应等高线,自入口桥尾处扭动而轻展,曲度延续止于一座缓丘,展开自然广角视野,重回山的本身。□
入口桥项目信息
客户: 宜兰县政府
位置: 宜兰县礁溪乡烘炉地山
主持建筑师: 黄声远
协同执行: 杨志仲,涂淑娟
设计: 黄介二,杜德裕,吕欲全,周铭彦,罗健荣
监造: 林文雄,吕欲全,黄介二,蓝培尔
承建方: 正芳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 结构设计集团,富田构造设计集团,筑远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大地工程: 智全工程技术顾问有限公司
灯光: 月河灯光设计公司
景观: 日商日亚高野景观规划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材料: 钢筋混凝土,杉木纹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特殊处理,洗六分综合天然石,洗蛇纹石,沥青混凝土
造价: 42,810,000 TWD
场地面积: 13,789.16m2
桥梁面积: 848m2
设计时间: 2003.05 – 2007.05
施工时间: 2006.08 – 2008.06
服务中心项目信息
客户: 宜兰县政府
地点: 宜兰县礁溪乡烘炉地山
用途: 服务中心
主持建筑师: 黄声远
协同执行: 杨志仲,涂淑娟
设计: 周铭彦,吴耀庭
监造: 吴耀庭,吴卓勋
承建方: 正芳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 胡裕辉结构工程技师事务所
电气: 连翊电机技师事务所
大地工程: 复统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工程: 日扬环境工程技师事务所
景观: 日商日亚高野景观规划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材料: 钢筋混凝土,杉木纹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特殊处理,洗六分综合天然石,清水砖+柚木砖混砌+掺石粉光,沥青混凝土
造价: 47,920,000 TWD
场地面积: 13,789.16m2
基底面积: 513.35m2
总建筑面积: 772.66m2
楼层数: 2
设计时间: 2005 – 2010
施工时间: 2012.11 – 2014.10
评论
范路:线性建筑元素的编织,是樱花陵园设计的主要形式策略。纳骨廊长条形的顶板、骨灰安置柜、切入坡地的挡土墙和蜿蜒的人工路桥层次分明,但又交织成一个整体。它们或顺应地形,或围成平台。不同元素间的缝隙让风雨吹过,让树木花草穿过,让风景透过,也让访客和亡灵停留。整个地景式的陵园,仿佛一座自然与生命轮回之(BIM学习)桥,滋养了天地人神的存在。
金秋野:樱花陵园所在的山地多雾。雾气有可见的形体,自山谷慢慢侵入山顶陵区,将入口桥与服务中心奔腾蜿蜒的体量部分遮掩,好似隐没在林间的巨蟒。建筑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漫步经验,将粗砺的自然山体统摄在更为雄健的混凝土容器之中。建筑师巧妙利用坡度使空间延长,让建筑各部分形成观望。设计的核心词是“自然”:无论纳骨廊可以被自然收复的台地,还是有着强烈动势的入口,都是建筑师对环境和人生的关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