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BIM建筑|城市设计,有哪些奇思妙想的设计概念

免费的Ai上线啦!
BIM建筑网自主研发,你想要Ai功能都在这里!
Ai·提升效率 技术答疑

城市设计充满奇思妙想,设计概念充满创意。从城市未来发展思考,推荐16个有趣的城市设计概念整理给大家。部分方案来自2012年的亚洲“垂直城市”国际竞赛。

1、Symbio City 共生城市

设计: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苏黎世B组

理念:

共生城市通过发掘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潜力来确定城市发展框架,从而保证每个居民的生活品质。整个构想充分考虑地块所处的环境文脉,并整合处于一个转型期间现状社会网络。设计者希望可以促进现存社区与新建社区、自我发展与投资导向的发展、高密度城市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和谐合作。

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设计者在中心周边设定清晰的边界,从而保护现有的农业区并提高农业人口的耕地面积,这样可以建成快速有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并且更合理地使用土地。 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三个不同方面: 生态意义上,由于该模型保护不同规模的绿地并使用现有的给水系统,从而保证了新鲜的空气、生活质量和良好的卫生条件。 社会意义上,由于该模型考虑到现有居民并使之参与(设计过程),使他们有机会改善生活水平。该模型吸引了广大市民,保证了建设地块内的社会多元化。 经济意义上,由于该模型保护现有的结构,为首要的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用现存的结构组织,混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这一切都基于有效的社会和经济网络。此外,保证快速公交的连接性,减少小汽车交通,这种有效地绿色网络将带来高品质的生活。

2、The Wall墙城

设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B组 理念: 如果提高目前的人口密度,停止城市的蔓延,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设计者提议在城市周围建造一个新的密集城市区域用于控制城市蔓延,并称之为“墙城”。这个墙使得自然景观与城市的过度变得清晰。 在“墙城”般的建筑中,包含住宅,各种公司、工业企业、停车场、社区服务、公共运输和其他的功能。大片开敞空间和开阔的视野使得“墙城”看起来更加通透和开放。 假设“墙城”有500米宽,将其围绕原有城市边缘,可以得到156平方公里的建设面积,这相当于2个半曼哈顿的大小。假设一平方公里可以容纳10万人,那么这里将可以很轻松的容纳1500万人。 墙城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人口密度,适应预期的人口增长,也将可应用于更大范围的建设。墙城不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方案或具有空气净化器、空调或其它设备的独立建筑,而且是一个整体的计划,一系列平行的战略可以解决空气质量恶化的问题。

3、Boundless City无边界之城

设计:中国同济大学B组 理念: 尽管现代主义思潮正在全球传播,但设计者质疑曼哈顿主义是否是正确的城市发展模式。曼哈顿主义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类型,亚洲城市(例如,上海、新加坡和北京)正成为新的曼哈顿主义城市,被玻璃盒子般的摩天大楼覆盖。然而,这些城市正面临着空气污染、交通拥挤和能源短缺的问题。亚洲面临快速城市化的挑战,是选择曼哈顿主义?还是以东方哲学为依据的全新方法?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生活环境。苏州园林中建筑位于树与水之中,因此无论观光者还是居民都可以观赏周围的景致。古人的东方哲学教会我们: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东方人不想改变环境,而是要将建筑融入到自然中。总体上来说,建筑是无边界的。

4、Village City乡村城市

设计:新加坡国立大学A组 理念: 乡村城市以一个新的更完善的模型整合了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性。 首先,设计者利用现有的公路、绿地和水体,确保未来发展与现状是有连续性的。这有助于提高新城市的可识别性,并且将城市的现在与过去联系在一起。 其次,提议将环形系统作为该城市交通的主干。该基础设施系统可以与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和私人运输系统结合在一起,例如,快速公交(BRT)车道和自行车道。 再次,综合各种功能,提高了土地利用,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土地利用的可能。 最后,多样性社区和太阳能利用构成了提高生活品质标准的一部分。 此外,该线性概念系统具有被重新复制的灵活性,可以适应未来发展。 作为一个组织概念,该线性系统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周围的生态区域,从而更有效,更有创造性地的结合了乡村与城市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在这个城市中,人们可以体验慢节奏和轻松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宜的步行尺度、本地食物、亲近自然的环境和强烈的社区归属感。

5、Compact Paragenetic Ecology紧凑型共生生态

设计:香港中文大学 理念: 设计主要以“基础设施应与民生设施相结合”为理念,以“吸收城市增长压力”为目标,从地理概念的角度,把城市发展包括生态、社会、住房、经济、资源与基础设施结合在一起,尽可能降低时间成本。 紧密型基础设施管道好像脊柱一样贯穿整个城市,不但确保城市与成都市中心更好的相连,而且用不同速度的通道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交通需求。交通枢纽的设置连接各种基础设施管道。同时,基础设施管道也作为社会连接器,连接不同社会功能。以薄板为原型的建筑模块被基础设施管道串联起来,在考虑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布置朝向和位置。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的设置,节约出大片土地用来进行城市农业的生产。这种共生的城市化战略,将基础设施与住房结合在一起,使耕种和居住共同发展。

6、Agropolis“城堡”

(BIM)设计:荷兰戴尔福特A组 理念: 耕地的缺乏已成为了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设计者试图在满足城市扩建和住房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保护现有耕地。设计者认为,食物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种更内在,更直接的关系。 巨大尺度的“城堡”是由30x30x30 m3和40x40x40 m3两种尺度的立方体模块搭建而成,允许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不同组合,两种尺度兼容了各种平面使用功能,在组织叠加模块时,尽可能创造出不同的城市空间。 在“城堡”中,城市和乡村生活结合在一起。在相邻的农田工作的全职(移民)农民可以使用社会住房和“城堡”的城市便利设施。“城堡”中的城市农业体系,通过在当地生产而减少运输量,同时也减少了燃料消耗和对空气的污染。

7、AgroCity农城

设计:新加坡国立大学 理念: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张,保持耕地面积大小的压力也逐渐增加。该设计是以农业为整个项目重点,67%的场地都是农田,其目的是为保护耕地;而耕地大部分用地将从建筑区域中获得。 “农城”将农业从工业环境中脱离,和城市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农业不仅是一个获取食物的方式,而且也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 通过重复叠加建筑原型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组合形式,并对其进行采光(花园、现有耕地的)性能测试,考虑视野因素并且进行容积率计算,从而得出最有效的形式来建造“农城”,在这里农业不仅仅指“干活”,还意味着像城市人一样的 “生活”和“娱乐”。

8、Osmosis渗透:寻求未来城市生活

设计: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苏黎世 A组 理念: 中国城市化发展需要各个领域的自主和创新。城市化区域的扩大比人口增长的速度更迅猛。由于城市的无序快速扩张,变得效率低下,生活品质降低,有效面积大量消失。设计者希望引入一种“薄膜”结构,可以控制城市扩张,并保护农村耕地丰富农民生活,将无限扩张的城市转为城市和乡村相互渗透的构建。 设计者将现有风景区作为发展项目的首要考虑要素。地形、生态系统、街道网络以及乡村都作为规划的组成部分。以最佳的建筑形式、联系系统、以及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构成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这个发展框架保证了城市的品质和功能性,不但体现了城市的多样性,而且还考虑到城市历史文脉。 “渗透”作为项目特点的将文化、生活、工业、农业、服务和休闲紧密融合在一起。“渗透”城市引导出一种新型的城市和乡村结合的景象,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9、Democratic Ctiy 民主城市

设计:同济大学 A组 理念: 尽管中国现在不再处于封建社会,但森严的等级制度观念早已渗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并加剧了中国步入金钱导向的社会的进程。设计者认为这种等级制度观念已经渗透到建筑领域,建筑可能是这种等级制度系产生的结果。 设计者采用中国传统剪纸工艺中“走纸”的概念,使用圆形走纸形式,来满足拓扑单元、公共视野以及多种选择的要求。通过分析研究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特点,从而确定“民主城市”的曲线尺度,交通系统,功能布局等城市设计问题。 在“民主城市”中,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所有功能,包括住宅和公共设施。所有单元在建筑形式上是无差别的,只有大小之分,没有粗陋高贵之分。每个建筑单元被布置在圆形 “走纸”上,所有单元拥有相同的景观视野,消除了建筑可能存在的“等级制”,处于一种拓扑关系中,与传统的水平城市不同,也与被其他单元覆盖的垂直城市不同。

10、VertiCO Urbanism 联合垂直城市:清华大学

设计:清华大学 A组 理念: 城市和乡村彼此间的优势和劣势是互补的。以此为鉴,设计者聚焦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并寻求一种城市与乡村的联合,一种人与自然的联合。 设计者在一个联合组团中混合设置了城市功能和乡村的功能。乡村的功能,例如菜市场、农作物种植安排在地面位置。而城市功能安排在上方。城市到乡村,形成梯度变化。 居住区分布在联合组团的外围,使居民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和更好的风景,而办公空间因为不需要太多阳光,将其布置在联合组团内部。停车场位于地下,并与公路直接连接。在开放空间中,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通过城市农村的联合建设,可以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丰富的公众生活。通过城市农村的联合生活,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通过城市农村的联合生态,可以提供更新鲜的空气。城市和农村联合发展的城市将会成为人间天堂。

11、Bamboo Commune竹林公社

设计:清华大学 B组 理念: 对中国人来说,竹子是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不仅因为竹子外观优雅,而且竹子象征高尚品质,是中国文化(BIM建筑)最显著的精神符号之一。竹子本身作为建筑材料时,又具有低能源消耗、高产量和清洁空气的功能,正好可以满足设计需要。 竹林被看作是成都特有的地方特色,“竹林公社”和竹林之间存在着类似的结构形式,无论是单体建筑与单根竹子的形式,还是整个城市与整片竹林的关系。住宅被安置在高层竹形的建筑之中,建筑之间布置环形的结构,构成了各种交通以及公共活动场所。整个“竹林公社”好似大片竹林,被群山农田环抱,融入自然之中。

12、Modo City摩多城市

设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理念: 一座城市不应该是被“设计”出来的,不应受到设计师观点局限而阻碍其发展,而是应该由居民共同参与建设完成的。 城市设计过程应该是设计者和城市居民共同参与互动的过程,从而满足社区发展需要。这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将会按着自己的机制有机灵活的增长。 建筑系统=模块叠加+过滤系统 “模块”是城市建设中最基本的单元。模块以木材或竹子为材料组成30立米的立方体块。他们不仅与环境关系融洽,易于运输,可以叠合组成高层建筑,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块体系为垂直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更灵活,适应性更强的发展策略。“过滤系统”则是用一个被动式系统来过滤空气,将外部的空气通过公园这个绿肺过滤,可以除去98%的颗粒物,之后再提供给居民用户。 这种“多目标设计优化模式”,权衡潜在的可能冲突,从而为发展商、社区、环境以及个人都寻找出最好的发展方式。

13、Park City 公园城市

设计: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理念: 以曼哈顿中央公园作为城市设计的原型进行重组和建造,在无特征的地块内引入与自然景观相似的形式,进行城市建设。 披在公园城市中心的自然之毯将自然景观重归于城市,充分发挥其景观作用。每个屋顶景观都能够提供娱乐休闲活动。在一些地区,植物的生长不受约束,而在另一些地区的植物则需要经过修剪。无论从街道和还是屋顶都可进入其下方的项目主体,创造出独特的体验空间。 利用自然,并与自然保持一致。公园城市的每个区域都将拥有不同的生态系统,风格简朴,与现有的城市环境相区分。社区空间的使用率以及景观多样性使得每个地区都拥有其自身的特质,并将其性质上和体验上的差异作为文化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指标。

14、HOVER悬浮城

设计:宾夕法尼亚大学 理念: 在现有城市的规划系统中,屋顶空间很难得到利用,公共街道阴暗。悬浮城将已有城市理论进行转换,通过在城市顶部建立公共空间,充分利用了城市景观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屋顶。 悬浮城犹如一个巨大的建筑,停悬在自然之上,保证与地面接触面积尽可能少,这样就尽可能多保护了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网状结构组织,悬浮城创造了一个一反传统阶级组织结构,通过在建筑下方的悬浮系统,人们通过交通节点在自然景观之上旅行。 悬浮城的“上部发展”和“下部发展”是同时进行的:无论在自然还是在建筑方面,都是在现有条件下发展的,悬浮城的自然景观在现有肌理下部流动生长,而悬浮城在景观之上自由扩展。

15、Delicate Canyon精美的峡谷:Interdependent Urbanism互助城市

设计:东京大学 A组 理念: 空气是人们在地球上生活最基本的元素,一直被认为是无限可用的清新资源,具有无尽自我清洗功能。建筑师和规划师们在倡导健康生活,保证适当的房间通风的时候,却忽视了其实这些空气已经被严重污染,不再清洁。“精致的峡谷”项目提出了一种双重战略,提高空气质量:即有效的管理共生能源,又提供一种过滤空气的方法,将空气还原于清洁。 这座城市位于城市发展边界绿色地带上。18座细长的摩天大楼如峡谷般的连接着城市和农村。绿色地带穿透城市,细薄的建筑形式使所有空间都可以享受到良好日照、通风以及可以随时欣赏城市风光与自然风光两种不同景色。此外,六角形蜂窝状的建筑模块提供各种生活单元,空气通过HEPA系统过滤器和滴灌绿色墙壁的方法来进行自洁。

16、Dragon’s Nest:Above the Valley Fog龙之巢穴:谷雾之上

设计:东京大学 B组 理念: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城市规划,设计者并没有对城市进行简单的分隔与分区,而是将城市划分为建筑尺度的单元,两种不同的建筑原型,组合出多种形式的空间,这些被组合出的空间构成城市的基本活动空间,形成半开放的城市空间。 这样通过已有的建设原则来实现城市的灵活规划,这对人口增长和能源问题作了很好的回应。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BIM建筑|城市设计,有哪些奇思妙想的设计概念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