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就是借助物联网、宽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按照泛在感知、高速互联、充分共享、高效协同的核心要求,使城市运营管理、产业集聚发展、民众便捷生活模式向更加智慧化方向不断演进。
如何运用智慧发展的理念,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以人为核心的城市,不仅是所有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全民普遍关心的课题。
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承担城市转型升级突破口任务的新区,也是深圳下一个30年的重点发展区域——前海。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路上,前海正在做出怎样的探索?未来给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多大便利?如何智慧?怎样建设?能否实现?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智慧前海办公室负责人任德旗。
智慧前海缓解交通拥堵等难题
深圳特区报:全球都在推进城市化,中国尤其迅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挑战,智慧城市将会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什么样的理念和路径?比如最为典型的交通拥堵,是所有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尽管下了很大的功夫,目前还是不能有效地解决。
任德旗:的确,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问题接踵而来,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深切的体会。而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对此会有很大帮助。
就以你谈到的交通为例。按照综合规划,到2020年,前海将容纳约65万工作人口,15万居住人口,那么在这片仅15平方公里的片区必然面临巨大的交通压力。尽管我们的城市建设规划已经在鼓励公交出行、便利不同交通工具接驳换乘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安排,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如何高效、协调运转,仍然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当然,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作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大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有机融合粤深港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前海更关注于探索在关键节点和微循环上的智慧化,不要小看这些微循环,它就是整个交通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有这么一些数据。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在超大城市核心区的高峰期,约有30%的车辆在为寻找停车位而兜圈圈;在大型交通枢纽穿梭往来的人流中约有20%的人是在为如何找到合适的出入口等问题而频繁问询。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这30%的车辆在第一时间离开路面,就会大大疏解交通压力,相应的,堵车所造成的时间成本、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都会大大减少;如果我们能够让这20%的人不再为问路而烦恼,看似很小的问题,恰恰反映出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从解决突出的实际问题出发。
具体的话,未来在前海,我们会引导建设一个公众停车服务信息平台。所有联网停车场的停车位都将统一编号,并动态实时标识出停车位状态,包括位于第几层,是否能预留。我们将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与BIM(建筑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供覆盖全部公共地下空间的电子地图,伴随着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快速引导车辆直接到达要去的停车地点。还可以通过多种技术的车牌识别完成进出停车场计时计费,通过账号绑定可以像水电费一样实现后台划账缴费,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无需停车、不用取卡,畅顺通行。如果再和商家联网,就能实现停车优惠在消费结账时直接冲抵的便利。
再比如在大型交通枢纽或Shopping Mall频繁询问出入口和某个商家具体位置的问题,我们既可以在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触摸屏供行人查询最适合的出入口以及最佳的换乘方式,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APP实现上述智能导航功能。这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却会让公众体会到切实的好处,这些都是智慧前海可以预期的未来。
规划包括“智慧医疗”等13个专项
深圳特区报:智慧前海的方案启动也有一年多了,现在进展如何?规划里有这么一句话,到2020年,前海将建成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标杆,听起来非常让人憧憬。口号很响亮,最后能不能实现?
任德旗:智慧城市必须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如基础条件和发展目标,避免千城一面。所以,我们一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制订了“智慧前海总体实施方案(2013—2020)”,不仅包括“智慧前海总体规划”,还结合前海合作区在城市运营、产业发展以及民生服务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同步开展了“智慧金融”、“智慧水城”和“智慧医疗”等13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此外,我们还组织编制了“智慧前海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及“智慧前海近期行动计划(2013—2016)”,以利于中长期规划可以和近期年度工作任务有机结合,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的思路指导规划落地。
与此同时,我们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基础设施和系统平台的建设上。这就如同建设高楼大厦,必须首先打好基础、搭好框架一样,智慧城市建设如果不优先解决好基础网络和平台架构优化问题,短期的急功近利将会严重制约后续城市智慧化程度的持续提升,这也是智慧城市与过去大家已经习惯了的行业信息化或城市信息化建设之间的本质不同。
前海合作区近乎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完全具备到2020年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独具前海特色的智慧城市标杆”的建设目标。关键是不能头脑发热,一哄而上,而要按照规划标准和近期行动计划,扎扎实实地推进项目建设。
具体来讲,今年下半年“信通公司”成立后,就可以按照规划快速开展大规模的网络部署。我们现在已经组织电信和广电运营商完成了核心机房、网络路由以及无线通信基站和公共WIFI的设计工作,即将开展施工招标,可以在年底前,配合前海企业公馆和创新梦工场的投产,同步提供一流的信息通信服务和不断完备的电子政务服务。只要我们沿着这个方向持续努力,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智慧前海的建设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智慧前海之技术架构 网络基础 “One ICT” 服务开发
智慧城市建设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从架构上看,提供强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能力,逐步构建优化、合理的“ONE ICT”架构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开放数据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丰富应用服务开发,是智慧前海的总体架构。
底层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三网融合”是亮点
对于智慧城市而言,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层如同大厦之根基。对此,智慧前海提出了“三网融合、共建共享、网运分离、公平接入”的指导原则。
“三网融合”是指通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共建共享”主要指“基础管沟、光缆、基站、机房和室内分布系统等”基础设施统一集约建设,多家共享;“网运分离”类似于国家电力行业的模式,让基础网络的建设管理和基础电信运营相分离;“公平接入”是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不仅要对现有电信和广电运营商提供同样的接入条件,将来,无论是港澳电信运营商还是国内民营运营商,也是一个标准。
从全国来看,铁塔公司已经筹备设立,但无论是共建的范围还是对上部运营的支持,都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在前海,独立第三方建设、管理和运维的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将会大有不同。
记者了解到,目前前海局正在筹备设立的前海信息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信通公司),将对前海合作区内的信息通信网络设施采取统一标准建设管理。未来,一张完整覆盖全部15平方公里的全光纤驻地网,将会提供万兆到企业,千兆到桌面和家庭的带宽接入能力。
这意味着,在前海合作区范围内,不同单位之间的网络连接全部可以享受高带宽、低费用服务。以视频传输为例,很多部门都有各自的视频监控系统,大量的重复建设,信息传输费用居高不下。但将来在前海,只要是在区内本地传输、本地存储的视频信息,这个问题将不复存在。如果结合在本地部署适度规模的IDC,还会使得信息传输时间延迟极低,对促进各类交易平台的建设、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
据前海管理局智慧前海办公室负责人任德旗介绍,智慧前海还可以采用先进的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自动提升网络智能化管理水平,让客户自主选择最佳的网络服务组合,包括自定义网络路由、时间段、运营商、资费等。
平台层:“One ICT”构成完整信息供应链
在整个底层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已经高度融合的前提下,一个以“One ICT”为主要架构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成了智慧前海和其他地方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的最大区别。
如今,IT(信息技术)和CT(通信技术)这两项早期分离的技术已经走向深度融合。为了适应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前海信息通信网络融合建设的基础支撑已经形成的现实,智慧前海提出按照“ONE ICT”架构建设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成为可能。
未来,前海的各类主体,人、车、建筑物、可控制的机械设备、各类传感器等所有信息,都将汇入这个平台。除了动态的信息采集,还包含快速的信息传输、统一的信息存储、科学的信息分析、智慧的信息应用到多样的信息服务,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供应链。
应用层面:最大限度面向社会开放数据
任德旗认为,智慧城市将更强调为老百姓提供服务,为公众提供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服务,而政府更多的是起服务作用。因此,除了政务、指挥调度等公共信息服务由政府主导外,未来前海会最大限度面向社会开放数据。
比如城市交通监控视频数据,前海可以像香港一样,市民只要访问官方门户网站,就可以实时查看各个路段路面实时交通动态,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自行定义行车路线或选择最优的公共交通组合。
“其实只要开放数据,市场立马就会活跃起来,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应用服务。所以,在这一块,前海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要相信市场的力量,政府没必要大包大揽。除了下载信息,也可以调动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随时随地上传和城市管理相关的各类信息,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和能力,从而使城市的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任德旗说。
智慧前海之统筹设计 市政设施出现问题前海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马上识别
智慧城市既是美好的憧憬,又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的演进,因此,高水平的顶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泛在的感知系统
就像丰富、灵敏的感知是人的智慧判断和处理的前提一样,智慧城市建设也离不开各类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未来在前海,一个覆盖全部城区的门类齐全、层次丰富的感知网络将呈现在大家面前。它将实现城市地上、地下各种环境信息和城市部件信息的实时采集、监控和管理。
也就是说,无论是桥梁、隧道、路灯、井盖还是各类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只要在关键部位布设传感设备,哪一块出现问题,前海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都能马上识别异常状态信息,并为具体部门共享协同、高效决策、及时处理提供支撑。
比如,在智慧水城中,未来前海水廊道里将布设各种探测水温、水压、水流、波浪、潮汐等水文信息和感测水体有机物含量的传感器,实时动态了解水环境指标变化情况,配合视频监控和气象信息,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水面漂浮物情况,还可以实时发布反映水体是优是劣的主要指标,并对未来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供希望亲近水廊道的市民参考;管理部门也可以结合同步获得的气象、城建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如台风、暴雨期间的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理等。
提供国际一流的信息通信网络服务
无论是探索金融创新,还是密切深港合作,都对未来前海的信息通信环境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支持建设前海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满足前海企业的国际通信业务需求”亦列入了国务院批复前海先行先试的22条之中。
与此相对应,前海提出的终极建设目标是“关键业务信息不过滤、无失真、不丢包、超低时延、安全可靠”。未来,前海与香港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将小于等于10ms,与国际最高水准保持一致。
据了解,前海已经获得国家工信部的批复,今年将建设直达广州等国际出入口局的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同时通过深圳已有的边境出入口局通道实现前海与香港之间的数据直传业务,可以满足除跨境高频电子盘交易以外的全部通信业务需求。今年下半年还将启动“前海直达香港的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技术方案的研究工作。
未来,前海桂湾片区不仅仅是金融企业圈,也是“智慧服务圈”,为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和双向流动的创新金融中心发展需求,前海将提供高标准的数据中心、IPV6全网部署、区域全覆盖的光纤网络和一步到位的4G LTE无线宽带服务,还将提供覆盖主要公共区域的高速免费Wifi接入。为互联网金融等创新服务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金融领域跨行业集聚发展。
信息数据的高度集成与充分共享
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条块分割的信息资源孤岛,强大的行业信息化垂直链条筑起了一道道信息壁垒,使得信息公开和共享步履艰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也只能在各个行业内实现小众应用,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应用。
未来,前海将在深圳市的统筹下,集中建立服务于整个合作区的完善的企业法人库、个人信息库以及城市部件库,将集成并关联相关部门信息。比如将分布在公安、民政、计生、税务、住建、教育、医疗等不同部门的相关个人信息和水务、燃气、通信、供电、广电等服务机构的信息进行集成,在智慧前海综合门户网站建立个人信息服务主页,实现单点登录,集中办理,使全体市民都能享有极具个性化的便捷服务。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