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已成为中国房地产转型升级的标签,但大多数企业还是将其作为营销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核心的建筑信息化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已愈发明显。
为促进中国房地产领域BIM技术应用与国际接轨,助力中国地产业的信息化实践发展,5月21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共同发起的以“全球信息化助力中国地产实践”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在北京举行。
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中外专家就BIM技术与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等议题进行研讨,其中众多案例实践证实了BIM对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创新作用。不少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向温和增长过渡,因此严峻的市场环境将倒逼企业采用BIM等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告别“中国式建设”
不久前,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了“非常非常粗放”来描述中国房地产业过去的增长。他以万科举例说明:“万科2013年的净利润是151.2亿元,我们做了个评估,如果工程标准化了,施工过程中不改图纸,不因改图纸而增加成本和受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预计将产生至少70亿元的效益,不用增加营业额就可以提升这么多利润。”
中国房地产业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消耗了巨大的资源,特别是钢铁、木材、水泥等材料在整个建筑过程当中的浪费现象十分惊人,甚至会高达30%以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修龙认为,房地产企业如何以BIM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化提升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质量、效率和效益,仍值得重视和关注。目前有些房地产项目采用了BIM技术,无论是可行性研究还是设计与建造,都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得到了效益,缩短了周期,同时为项目科学运营打下了基础。
“规格为1米的钢筋,项目只需要60厘米,剩下的40厘米钢筋因为不知道在哪里用,就被丢弃了,这就是简单的浪费,而这种浪费在我们建筑工程行业非常常见。”论坛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秘书长魏来认为,中国房地产业一直在高GDP增速下跑步前进,但现在无论是资源环境还是资本运作都无力继续维持粗放型的“中国式建设”,因此行业正在由粗放式建设向精细化发展转化,而以BIM为主导的信息化正是地产开发转向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其中,数据内核、数据库整理分析、全过程管理成为信息化地产开发的三大要素。
涵盖建筑全生命周期
在不少故事里,水晶球是预言师的重要道具,他们从水晶球里可以预见未来、知晓过去。
同样,作为开放协同的信息系统,BIM无疑也具有“水晶球”的神奇功能,它涵盖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为该设施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维护、拆除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中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building SMART国际总部主席Patrick Macleamy通过工作曲线模型展示了设计、建设工期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关系。在工作曲线初期成本控制能力越强,随着设计和工程的推进,成本控制能力就会降低,过了高峰以后会变为持平,而在一段时间后将无法更改和控制这个项目的成本,所以若要控制成本,就必须越早越好。据他介绍,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最昂贵的是在运营阶段,也就是说前期多投入一些成本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对于后期而言将节省大量费用,这也是BIM最大的潜力所在。
针对目前中国楼市进入调整期,同时开发项目逐渐从单一住宅产品向城市综合体以及产业地产转变的情况,中外专家一致认为,这恰恰是BIM技术发展的机遇期。
英国建筑智能研究所所长Nick Tune表示,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复杂,体量在不断增长,此时BIM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也随着提高。“大型综合体有很多数据,这个时候需要非常标准化的流程来管理,如果没有BIM,要做这样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也很难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信息化的产物,BIM信息安全也成为房地产商关注的问题。对此,魏来表示,所有BIM方面的信息都会涉及数据安全问题。安全有两个层面,即数据存储和访问安全。他认为,访问安全必须得通过不同的访问权限应用这些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家也非常关注。“可能这不是我们某一个部门,或者说某一个部委能够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国家安全,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予以关注和解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