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2012 Bentley 主题用户年会上, Bentley首席运营官Malcolm Walter把他的跑鞋放在演讲台上,以展示Bentley与中国用户共同奔跑的决心。因为中国用户对他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用跑的速度前进,Bentley如果想让自己跟上这种步伐,最好也要跟着跑。
在今年硕果收获的季节,Walter先生来到长沙,参加2013 Bentley 优势主题用户年会,又带上了他的跑鞋。遗憾的是,酒店的健身房关闭。他不由得问道:“中国还在跑吗?”
是的,中国还在跑。而且,中国的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行业正站在第三次革命的起跑线上,而且,先驱们已经在路上。Bentley专家宣称,继甩掉图版选择CAD的第一次革命和从二维设计走向三维协同设计的第二次革命之后,勘察设计行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已经奔涌而来,这就是从三维协同走向智能信息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
勘察设计院的第三次革命真的到来了吗,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市场在呈现什么趋势,业界对新革命的接受度如何,各国政府在推行哪些相关政策?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在长沙对话Walter。
作者:从全球视野来看,您观察到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领域正在发生着哪些有趣的演进和重大的变化?
Walter:Bentley公司从创立至今30年来,一直专注于基础设施领域。在公司创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认为工程设计的数据是极具价值的。这些数据将从设计阶段流动到建设阶段,然后服务于运维。但基于很多原因,这事情直到几年前还没有发生。丰富的数据没有从设计稿中流动出来。设计的成果变成一摞设计图纸交付给业主后就寿终正寝了。设计师们创造的精彩的数据就死在那个节点上了。
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今天,无线网络无处不在,它把我们大家随时随地联系起来、协同起来了。平板电脑等设备也越来越丰富,信息就在我们指尖。像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等扫描设备不仅可以帮助照相,还可形成数字产品。传感器、标签等可以帮助我们轻松找到我们采购的材料。
这些新技术的融合给工程设计、建造与运维业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信息建模、综合项目协同和信息移动化正在成为行业趋势。我们不用再去按下打印键了,在数字世界中就可完成一切。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工程数字模型,而这就与物理资产一模一样,数据可以便利地传递和移交。手拿一个平板电脑,就能记录下资产的运维数据以及分析它的性能。而几年前,这只是一个梦想。
作者:如你所言,信息建模、信息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传感器等技术正在颠覆着传统的工程项目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发展往往带来商业机会。对于工程设计与建设企业,这意味着什么样的商机和业务增长点?
Walter:此前,我们只是专注于设计阶段,而这是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中投资最少、周期最短的阶段。设计之后是建设,这个阶段花费的时间更长、投资更大,而周期最长、耗资最大的阶段是资产的运营,它甚至可能长达百年。我们多年前的一个预见如今正在成为现实:设计数据正在从设计阶段传递到建设阶段和运维阶段。而这使得勘测设计院能够以独特的优势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建设与运维,并从中发现从前不可想象的业务增长点,赢得巨大的商业机会和投资回报。作为技术提供商,我们能够为参与这一更庞大的市场而激动不已,而这也是从公司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激励着BENTLEY的东西。
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就是工程设计数据的创建和应用。三维设计、协同管理、资产管理与信息移动化等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工具,正在为工程设计与建设企业提升现有业务价值、不断延伸企业价值链。
数据应当不断的传递下去,而不是夭折在设计稿中。它从来就不应该夭折。可持续发展也因此真正成为可能。
作者:这的确是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我最近采访的多家中国勘测设计院负责人,普遍有着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一介书生,喝酒没别人厉害,搞关系没别人擅长。设计与建造的融合正在中国成为趋势,从勘测设计院发展出来的 EPC 如何才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非常宝贵的设计数据的传递和再利用正在成为中国勘测设计院新的杀手锏。作为技术设备提供商, Bentley 将提供哪些工具、解决方案与服务使得这些巨大的商机成为现实?
Walter:Bentley最初的产品是三维建模平台MicroStation。十几年前,我们推出了三维协同设计平台ProjectWise,深受市场欢迎。我们设计这个产品有三大目标:第一,把工程设计与建设生态链中不同参与方的数据放在一同一页文件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唯一正确信息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便于工程项目价值链各方实时分享与查找;第二,集合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不同信息,形成一个模型,也就是联合数据库( FEDERATED DATABASE),便于数据的传递与再利用;第三,把这些数据传递到生命周期链条的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建造与运维阶段,支持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进入工程建设,我们会发现这个周期漫长而复杂,牵涉到诸多数据、材料和人员,这个过程往往造成很多浪费。本月底,我们将在伦敦的基础设施年度大会上推出ProjectWise 工作包产品( WORK PACKAGE SERVER)。这个工作包把建造工作流程植入软件,相关工程、材料、检查和建造数据、文档、任务形成一个自动化的综合建造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服务器产品可以帮助勘测设计院凭借其独有的设计数据优势在工程建造阶段占据领先地位。
此外,我们还有eB、Ivara、AssetWise等资产管理工具,以及各种移交工具,帮助用户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资产信息管理和变更管理。
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新技术、新应用的驱动下正在变成现实。用户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我们作为技术提供商不断拓展技术的边界,这将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
作者:我知道 Bentley 的 MicroStation 三维建模平台和 ProjectWise 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最近采访的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南勘测设计院、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管理层人士,普遍认为三维协同设计对于工程效率与质量的提升甚至公司的改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效益也非常明显。对于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资产管理工具有哪些成功的实践可以借鉴?
Walter:全生命周期管理资产管理技术在基础设施行业的使用已经成为趋势,而且已经有了很多的实际应用成功案例和具体的实施项目,这方面的案例越来越丰富。例如BP采用我们的eB系统做资产管理,它甚至要求其建设服务商使用这一系统。壳牌采用我们的Ivara系统进行资产性能监测与运维管理。中国市场也出现了令人激动的进展,许多业主把资产信息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像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这样的先行者已经开始给业主提供相关的服务。在水利水电行业,有些业主就明确要求勘测设计院提交三维设计成果和数字化电厂。
笔者:一项创新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需要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在三维协同、信息建模、 BIM 等方面,一些业界专家告诉我,国家标准的设定在制约产业链上伙伴们的发展。在这些方面,您有哪些发现?
Walter: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面,例如英国就已经制定了国家BIM标准,要求业者在2015年之前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BIM,而英国40%的基础设施是国家投资。我也很高兴地看到中国也已经开始进行BIM标准的制定。在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笔者:在新技术的采用中,有人积极,有人倦怠,其中也是困难重重。从三维协同设计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就可见一斑。中国一家勘测设计院的领导告诉我说,采用三维协同设计,需要经历 “ 员工抵触 – 领导强行推动 — 痛苦 — 痛并快乐着 — 离不开 ” 这么一个五味杂陈的阶段。对于第三次革命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Walter:我们这个栏目叫“对话行业思想领袖”。在每一个行业,在每一个地区,既有思想领袖,也有追随者–有的是潮流的早期追随者,而有的是晚期才醒悟的追随者。晚期的追随者往往都会在革命中消失。竞争就是竞争,竞争是一个美丽的东西。我们要么在竞争中成功,要么被竞争抛弃。
中国过去的20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驱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从历史来看,基础设施的机会没有比这更好的时代。大势所趋,我希望和我们的中国用户一起奔跑在这条越来越宽阔的道路上。
作者:吴付标 注:作者系IT与通信市场咨询顾问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