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信息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强,智能建筑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时髦词汇几乎同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如今,智能化小区、智能化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得如火如荼,智能与建筑的联姻更是被炒得炙手可热。
不过,智能并没有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样很快融入生活,一些装备了智能设备的楼宇,依旧没有变得“聪明”起来。智能建筑在快速发展中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瓶颈?最近,《智能化系统工程运行维护技术规范》(下称《运维规范》)正式开始编制,业界人士认为,《运维规范》一旦问世,智能建筑将走完“最后一公里”,真正“活”起来。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建成。上世纪90年代初,智能建筑在中国兴起,从早期接近世界先进技术的京广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商城,到近年来按国际一流要求设计建设的金茂大厦、上海博物馆、深圳赛格广场,智能化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运行效率,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智能建筑行业也由此加快了发展步伐。
智能建筑近10年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由智能技术组成家庭娱乐、控制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系统,使人们的家居生活变得更舒适、更安全。然而,一些行业现状却也令人担忧。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会长、《运维规范》主编黄久松指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目前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盲目追求大而全、炒作概念、达不到预期效果等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相关配套服务的缺失。
事实上,建筑的寿命一般为70年,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寿命却远远达不到这个年限。据介绍,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占整个智能化系统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但是由于“建管脱节”等种种原因,国内智能化系统能正常运行的仅占20%,部分功能运行的占25%,有相当一部分系统在运行初期或两年之后就因小故障无人修复而陷于瘫痪状态。
系统的寿命长短主要取决于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而国内的智能化系统在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十分有限。相信《运维规范》的出台,一方面可以保障智能化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另一方面也能规范运维服务机构对智能化系统的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对于当前和今后智能化系统的运维工作,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