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建五局首届BIM培训在长沙中建大厦隆重召开,本次培训由局科技设计部、局人力资源部、信和学堂联合举办,历时半年策划,精心组织,以Autodesk旗下Revit系列2013版软件为主。经过12天的培训,收获很多。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以全新的角度,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精彩非凡的世界。
一、何为 BIM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是美国人上世纪90年代的理念,早已应用成熟并形成行业标准,根据国外同行反馈的信息来看,基本抛弃了CAD的使用,转而深入应用基于BIM理念的各建模软件,并朝着“系统集成,协同作战”的方向发展。而Revit就是实现BIM的软件之一,这款软件从操作上讲,本质上就是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将一个个构件(Revit中称族)依据轴线、标高堆积在一起,形成建筑信息模型。
二、 BIM 在中国
实现BIM理念的Revit软件,是2006年进入中国,开始在局域网上小范围试用,2010年才开始高速发展起来。据有关人士估计,支撑Revit建模的中国族,数量已过亿,发展之迅猛令人震惊。国内一些细分行业领先的专业分包早已应用多年,并积累了成熟的运用经验。并且国内一些超高层地标工程通过实施BIM,创造了极好的效益,如上海中心工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
笔者在上海古北国际财富中心工作期间,上海安装(古北国际财富中心工程机电专业分包)对BIM炉火纯青的应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的解决机电各专业“错、漏、碰、撞”的现象。但我们总承包企业在BIM土建应用方面的缺失留下了些许遗憾。
三、 BIM 应用
上海中心工程业主方葛清先生在某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基本可以当作国内目前BIM应用的圣经来研读。他的讲话信息量很大,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方向,理解到不同的层次。从他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BIM是沟通协调业主、设计、总包、各参建单位最好的工具,真正的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引用他报告中的一句话即“离开BIM,我们就无法工作”。除此以外,上海中心工程利用BIM策划群塔平面布置,模拟测试群体超高层内爬塔吊在最不利条件下安全运行的有效工作效率,令人印象深刻,远远超出了目前我们布置塔吊,以方便安装、方便拆除、满足吊运为原则的境界。至于BIM具体的应用,笔者层次较浅,尚不能完全的展现出来,还需要时间去摸索。
四、实施 BIM 的挑战
笔者认为,实施BIM主要有4大挑战,即软件的挑战、硬件的挑战、应用的挑战、人的挑战。
1 、软件的挑战
此次中建五局BIM培训是以Revit 2013系列软件为主题,但我们绝不能理解为BIM就是Revit,BIM是一个理念,实现这个理念有很多的工具,Revit只是其中一个,而且光Revit还不够,还需要很多其他的软件配合,如Naviswork,AIM等。关于软件的应用,我们不妨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他们早已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形成了成熟的软件体系。如:
(1)民用建筑用Autodesk Revit
(2)工厂设计和基础设施用Bentley
(3)单专业建筑事务所选择ArchiCAD、Revit、Bentley都有可能成功
(4)项目完全异形、预算比较充裕的可以选择Digital Project或CATIA。
除此以外,这些软件正版动则几万的售价让人望而生畏,但我们可以变通,转而使用免费的学生版、试用版或者其它一些版本。单纯从软件操作上来讲,Revit和CAD同出自于Autodesk公司,有很好的延续性,Revit很多快捷命令与CAD一样,在长沙培训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有着良好CAD基础的工程师可以在2周的时间内基本会操作Revit这个软件。而工作2年左右的员工,正是学习这一软件最好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基本理解一个工程,一方面他们熟练掌握CAD,另一方面他们或多或少都是些有想法的人,会尽可能的追求突破。
2 、硬件的挑战
无论是Revit、还是其他的一些软件,对硬件配置的要求都特别高,基本入门要求I7四核处理器,8G以上内存,1G以上专业图形显卡,这样的电脑在业内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台式机叫塔式工作站,笔记本叫移动工作站,专门用来进行精细图形处理与复杂精密计算,在国内目前来说,属于小众事物,售价极高。以移动工作站为例,国内只有3个厂商有能力生产,分别为联想Thinkpad W 530系列(起配约4万),惠普Elitebook 8570/8770系列(起配约2.5万),戴尔Precision M4700/M6700系列(起配约1.8万),属于高端电脑。这次中建五局BIM培训,学员们用的电脑五花八门,基本配置较低,移动工作站笔者只见到2台,1台为2012年的新款—dell M4700,1台为2011年的老款—TP W520。但长沙培训,78名大都第一次接触BIM的学员,在5天时间内协作完成了约35万平方的长沙交通枢纽建模任务,包括建筑、结构、内装、外装、机电各专业,可以讲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任务。其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人员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大型建筑的模型分解成一个个区段,每个区段面积控制在1.5万平方以内,对于这样小体量的建模,低配电脑足以完成,虽然仍然有点卡,但在最后组合成整体模型的时候,一定要使用高配电脑或者工作站完成。
对于移动工作站或者高配电脑的配备,建议由有兴趣学习BIM的员工先行使用已有电脑摸索,待掌握软件需要更深入应用后自行投入更换新电脑。因为软件每年都在更新,更新后对硬件的要求会变得更高,综合来看,只有个人投入才是效益最大的。如果预算较充足,直接上移动工作站,方便办公,可以来回携带;如果预算中等,建议上塔式工作站,但工地治安环境差,台式机较易被偷;如果预算不足,自己买配件,组装一台高配电脑,但需要个人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如果预算紧张,可以买别人的二手机或者组装机,基本8000-9000能拿下,但需要个人有很强的辨别真假的能力,同时使用过程中,需要有较好的维护保养能力。同时品牌机配置过程中以重点投入CPU和显卡为主,其他部件都可以自行购买散装零件配置,不仅节约费用,而且大都拆装方便。
3 、应用的挑战
配备了电脑,会操作软件,不代表会应用于工程。BIM具有可视化、深化设计、算量等等这些应用功能,并有很多不同的探索方向,但如何将软件应用到我们工作中,这需要我们大量的摸索,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
4 、人的挑战
以上3个问题,都是浅层次的,真正的深层次问题在于人。应用BIM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有这样一个观念,软件也好,硬件也好,应用也好,都可以花时间、花精力、花钱解决。人的观念很难转变,正如一句话“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现在BIM在中国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很多人还不知道;工程师大都习惯了劳动力密集的生产方式,尝试新事物的动力不够;听说过BIM的大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应用的持续性与延续性不强。但我们眼光要长远,要有大局观。很多专业分包应用的很成功,我们为什么不用;国内地标性工程都在用,我们为什么不用,业主都很喜欢,我们为什么不用。
反观上世纪80年代末,CAD进入中国,引领中国的工程师由手工绘图变成了计算机绘图,给我们带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变革,短短20年CAD已在建筑行业普及开来,并形成了规范标准。而如今,BIM进入中国,从本质上讲,将带来再一次跨越,由计算机辅助设计迈入计算机辅助管理。现今和20年以前相比何其相似,当年也是没多少人知道CAD,而且那时电脑也还是稀罕物,如今也是没多少人知道BIM,高配电脑也还没有普及。一样的形势,一样的局面,将会有一样的未来。
20年前的机遇,我们这一代错过了,因为那时还没有我们;这10年中国市场房地产大繁荣的机遇我们也错过了,因为那时我们还小;站在下一个20年机遇的起点,我们一定要把握。
正如上海建设总经理唐鹏的一句话“上一个栽树的时间是20年以前,现在是下一个20年栽树的时候”。
五、结束语
以上内容,是我在长沙参加培训期间的一些感悟与思考,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有所总结,有所启发。
下一步,中建五局信和学堂BIM培训将进一步向项目延伸,一方面长沙培训的全套视频资料已上传协同中网络学习课堂,面向全局范围员工公开;另一方面,此次参加长沙培训的学员都分配了后续任务且明确了考核要求,需要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所在工程的建模任务。
最后用一句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结束我的总结(陈果 上海分公司)。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