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BIM新闻】10年后BIM将全面普及?

VIP免费下载全站资源
VIP优惠来袭,免费下载全站资料和课程,技术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查看VIP会员

10年前就有人预言:BIM是继“甩图板”之后的第二次变革;按照这个预言推理:1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设计院都应该实现了用BIM做设计。

事实呢,大多数设计院还是以二维设计为主,只有极少数设计院才用BIM做设计。今天想说的就是关于BIM目前在设计院的一些真实情况。

BIM包含:

设计阶段BIM、成本造价BIM、施工阶段BIM、运营阶段BIM。

1设计阶段BIM

1.建筑性能模拟分析

通过专业的分析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对建筑物的可视度、采光、通风、人员疏散、碳排放等进行分析模拟。

2.参数化找形

利用BIM技术对复杂项目的建筑外形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参数的调整反映建筑形体。

3.建筑可视化

替代原有二维技术,把建筑物所有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同时对空间进行合理性优化。

4.设计校审

审核设计图纸,查找方案设计的缺失,提升各专业协同能力。

5.虚拟现实

模拟建筑物的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以漫游、动画的形式提供身临其境的视觉和空间感受。

6.三维管线综合

实施碰撞检查,完成建筑设计图纸范围内各种管线的布设位置及与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高程相协调的三维协同设计工作;实现管线综合“零碰撞”。

7.净空优化

对建筑物最终的竖向设计空间进行检测分析,并且给出最大的净空高度。

8.3D施工图

通过剖切三维BIM设计模型,并辅以二维绘图修正,辅助设计师快速实现平、立、剖等二维绘图、设计以及满足规范的各种图纸表达。

9.施工指导配合

提取三维图像和构件信息等指导施工现场,消除对图纸的误解,控制材料成本,减少施工中的浪费。

10.三维工程量(图模量一体化)

区别于传统图纸体量,基于BIM优化后的三维模型统计工程量。

2成本造价BIM

项目成本管控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也是一项多部门多环节的复杂活动。但从目前成本管控工作来看,工程造价类软件主要针对“量”和“价”两部分业务的设计和应用。

现阶段的业主成本管控经常性的出现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失控、过程管理中设计变更失控、招采漏项严重、竣工结算时结算资料不全面、施工过程不清晰等问题。

而基于BIM的造价成本管理,可实现将BIM、设计、成本、施工进行耦合,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将建筑物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从而提高行业效率,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的管控。

从BIM技术自身的特点来看,BIM可以提供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及参建各方的各类数据库的积累,基于统一的信息模型,进行协同共享和集成化的管理;

对于工程造价行业,可以使各阶段数据流通,方便实现多方协同工作,为实现全过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全要素的造价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

3施工阶段BIM

应用BIM整合现场:BIM模型的虚拟建筑+实际的施工或管理现场 = 操控现场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场指导:利用BIM模型和3D施工图进行施工指导;

2. 现场跟踪:利用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RFID和互联网等技术和项目的BIM模型进行现场跟踪,确保施工期间不产生重大事故(如火灾),并提供准确、直观的BIM数据库;

3. 造价管理:通过BIM模型,得到最准确的工程基础数据,将工程基础数据分解到构件级、材料级,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实现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4. 进度管控:BIM可以对施工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可见性模拟和分析,发现进度偏差可随时进行调整,实时掌控施工进度,提高了进度计划的可执行性;

5. 数据共享:通过BIM,可以轻松完成工程数据的共享和重复利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施工现场—项目部—子分公司—集团公司的从基层到高层信息共享。

4运营阶段BIM

通过平面图、效果图、建筑模型等各种信息和相关软件的结合,能够对建筑物的能耗、折旧、安全性等进行预测,并把物业使用、维护、调试情况记录在册,同步提供有关建筑使用情况或性能、入住人员与容量、建筑已用时间、建筑财务、建筑的物理信息(完工情况、承租人或部门分配、家具和设备库存)和关于可出租面积、租赁收入或部门成本分配的重要财务数据。

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不够直观。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目前就在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的同行……

BIM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到底是做什么的?

其实严格来说BIM不仅仅是Revit或者ArchiCAD软件,也不仅仅是建模,他是涵盖了整个工程过程的总称。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们做建筑设计的人只是需要接触其中的设计环节就够了。

工作后做BIM为什么使用Revit不用ArchiCAD了呢?

其实我大学就会开始用ArchiCAD做设计了,后来到设计院才开始学习Revit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不坚持下去的原因是我发现我周围的人不会用ArchiCAD,那如果项目很大的话,我和合作伙伴的对接就会很麻烦。

机电、结构专业的人都没听过这个软件。

但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讲,我觉得ArchiCAD是非常好用的,非常符合建筑设计师的习惯,但是无奈其他专业的人不会用,所以就造成了这个软件的局限性。

你们有试过协同设计么?

我在设计院做过BIM设计的建筑专业负责人,我们分所的协同合作原则就是我创立的,我应该是我们所的第一个把BIM运用到实际项目并有价值收获的人,也是整个设计院第一批摸索协同合作的人。

备注:协同的意思就是类似于CAD的链接。以往做BIM设计都是用链接的形式来结合各专业的图纸模型,还有项目的各个部分的图纸模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跟我一样,想知道为什么不一次建造完成呢?

因为Revit的内存消耗太大了,如果项目很大的话只能通过各个子系统来拼凑整体的模型,否则电脑就带不动。当然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实时性太低,沟通和时间成本太大,依然是以往的天正CAD画图的工作模式,画完图还要打个电话确认,十分麻烦。

而协同工作的话就完全不一样,可以实现多个人在同一张图纸上面绘图、建模,实时更新的工作方式。

通常设定好每个人的工作范围以及原则以后,就会形成互不干扰,又能实时查看对方进展的这么一种工作的好处。

比如我增加了一面墙,更新一下,我的同事就可以看到这面墙,就可以知道我的进度。

他还说:“想象一下,除了本专业外,我也可以实时的看看地下室暖通专业的风管走向,看看这些区域的净高和空间感受。这种感受是以往CAD画图享受不到的。

一些项目总结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个模式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软件,而是管理,如何根据项目的性质来分配工作,如何与各专业合作尤为最重要。

我们曾经试验过根据建筑的构件来分配工作,比如专门分配人画幕墙,画梁,画剪力墙,画柱子等等,有点像工厂似的的操作,每个人负责一个类型的构件,流水线的一种生产模式,各司其职。也实验过根据建筑的性质或者楼层来分配工作,比如做一个地下室的BIM设计,一个人画负一层,一个人画负二层。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对于自己的设计范围就有较强的责任,也是一种高效的模式。

<p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BIM新闻】10年后BIM将全面普及?
100套内部BIM资料,限时领!
付费搞来的,大家都在学!
领取资料 AI解答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