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冬暖夏凉的窑洞,新疆由石膏和秸秆混合筑成的保温性能良好的墙壁……这些都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建筑。用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的话说,它们就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罗霞认为,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是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与城镇化建设融合的有效途径。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发展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和适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可同时推动“绿色建筑”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构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需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都有较大差异,在构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时应该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特点。”
罗霞举例解释称,比如西昌日照时间长,适宜推广使用太阳能;云南大理风量大,推广风能发电效能高。
绿色建筑的新建和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都需关注
罗霞指出,绿色建筑的新建和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是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需要共同关注的两个方面。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新建建筑上,在既有建筑的改造中也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1月发布数据,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500多亿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不足既有建筑面积的0.1%。
“据相关研究表明,尽管新建绿色建筑建设成本略有增加,但其在整个生命周期运行节约带来的效益将是前者的10倍。此外,如果实施供热可调节、可计量改造,可节约现有能耗的45%。”
需保护灿烂的文化遗产形态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个民族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凭借智慧和创造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包括羌族的碉楼、北方的四合院、苗族的吊脚楼等等。
“在绿色建筑的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灿烂的文化遗产形态,将绿色建筑融入其中,实现绿色建筑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进行管理
“加强绿色建筑建成和改建后的运营管理对维持绿色建筑带来对人和环境的有益效应十分重要。应区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针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分别制定适应各自特点、完善的管理制度。”
罗霞建议,加强监管体系和平台建设,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达到精细、有效、准确的管理目标,确保绿色建筑持续有效的发挥功能。(全国两会特派记者侯青伶)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