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大学是德国第二古老的大学,创立于1409年,其新校区的建设到今年终于完成。新校区内的主楼、大礼堂和帕琳奈教堂大楼均由荷兰建筑师Erick van Egeraat设计完成。正式开幕仪式将于2017年12月第一日举行。帕琳奈教堂大楼作为新校区的最后一个重要部分,德国萨克森州州长Stanislaw Tillich将亲自为其剪彩。
Erick van Egeraat说道:“这个建筑到目前为止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我对最后的结果很满意。它成功地反映了我们设计意图中的每一个细节。莱比锡大学的师生们会为它感到骄傲。”
Erick van Egeraat的方案在2004年的国际招标中赢得头筹。莱比锡大学的新帕琳奈教堂大楼建设在原来的宝莱纳教堂所在地上。尽管(BIM学习)宝莱纳教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完好无损的教堂,但是在1(BIM建筑)968年终于还是被东德政权蓄意拆除。
直到Erick van Egeraat设计了这个方案,争论了几十年的宝莱纳教堂重建问题终于告一段落。建筑师没有提出用石材重建教堂,而是用一种新形式的建筑强有力地唤醒曾经的回忆。内城区校区的重建包括有三个主要内容:大礼堂(帕琳奈教堂),主体建筑(奥古斯都庙)和大教室。
几年前学校主楼就已经对学生开放使用,而礼堂内部时至今日材正式向公众开放。教区礼堂(Andachtsraum)的设计是对前教会大学的当代重译,它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具有原有教堂的所有使用能,同时既可以为师生提供宗教服务,也可以开展学术讨论、音乐会和科学性会议活动。新教堂的拱顶结构以原有的空间和其交叉拱顶作为设计参考,由白色石膏细工交叉伸入玻璃柱内。
除此之外,观众厅内还设有两个完整的有机结构体和世界上最高的透明滑动门。这些门高度达15,5米高,把教堂空间一分为二:一个是用于举办各种活动的“世俗”礼堂,另一个是更具有冥想意味的宗教空间,称之为“Andachtsraum”。 这一部分建筑中设置的墓志铭是从被毁坏的教堂废墟中抢救出来并采取恢复措施之后才展示出来的。带有玻璃柱的拱顶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其中有几根柱子并没有直接落在地上以增加其功能性,而只是用来确保这处空间无论有无玻璃滑动门的存在都可以带来一种整体性的体验感。
随着该项目最后一部分,即帕琳奈教堂和Andachtsraum大厅的正式开放使用,位于莱比锡奥古斯特广场的莱比锡大学新校区逐渐恢复了她高贵的身份,并理所当然地恢复了她对莱比锡、德国和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图纸
区位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Erick van Egeraat
项目区位:德国,莱比锡
项目时间:2017年
项目摄影:莱比锡大学
本文来自:建筑学院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