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左,再往左,慢慢放,好!”施工人员站在楼顶,通过对讲机指挥重型吊车——1月4日,2013年元旦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位于乐山市工业集中区的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正在为一栋公寓安装预制混凝土楼梯,如同搭积木般,不到10分钟,一块5吨重的成品楼梯便安装得稳稳当当,严丝合缝。
20小时就能“变”出楼梯
“生产这种楼梯只需要20多个小时,你说快不快?”华构公司副总裁汪明有些得意。传统方式修一层楼梯,要经历建模子、筑钢筋、浇铸水泥等好几个程序,最快也要半个月,而预制混凝土楼梯20多个小时就能速成。而且采用电脑配材料,同类型的每一块部件成分、重量都一致,大量人工和管理费用得以节省,综合效益明显。
该项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华构公司的前身是富侨工业,是乐山最早一家商业混凝土生产企业。10年前,富侨大胆“吃螃蟹”,将“商品混凝土”引入建筑业,但当时这项新技术未能获得同行和客户的认可。
“此后短短一年时间内,乐山同类企业如雨后春笋,我们的优势不再明显。”汪明回忆,“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永葆活力,我们研发了用作地基的混凝土管桩,广泛运用于机场、码头、铁路、房屋,市场反应的供不应求,让我们看到了建筑成品构件的广阔市场前景。”
记者踏上刚安好的楼梯,感觉楼梯十分结实硬气。“公司100万平方米装配整体式住宅构件项目正在建设,到2月份,一栋5000平方米办公楼动工的时候,所有梁、柱、楼梯、楼板、墙板将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汪明介绍。
“到那时,修房子真的就像搭积木了!”公司董事长侯键频说。
集成建筑的绿色理念
据统计,去年11月,华构公司在乐山市工业集中区内的管桩生产线竣工投产,短短一个月就实现近3000万元产值,产品远销贵州、眉山、资阳等地;2012年底,华构公司已收到50万米管桩的订单;预计2013年管桩产能将达到150万米,产值近3亿元。
华构无疑已成为乐山市集成建筑的龙头企业。管桩生产车间旁,就是占地219亩的华构工业园区。按照规划,这里将建成集装配整体式住宅构件研究中心、建筑技术检测中心、低碳住宅产业博物园和PHC地基构件于一体的住宅产业研发中心,同时兼具集成建筑示范、技术人员培训、宣展及交流功能。走上一圈,要花两个多小时。
汪明介绍,对华构第一个集成化建筑样板的落成,乐山当地有不少酒店、学校、商场、医院等待建项目正在观望,以期衡量是否将这项新技术运用到建设中。
华构集成建筑之所以吸引众人目光,是因为采用了这项新技术后,将能更大程度地实现“绿色”建筑的理念。由于彻底改变了砌砖、抹水泥等传统建筑方式,施工现场作业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从而减轻噪音污染和建筑垃圾,管线和装修系统有更大的可更新性和维修性,实现对节能环保的贡献。公司技术总监徐家伟给出一份数据:装配整体式住宅节约了20%能源、20%的土地、60%的用水量、20%的材料,采用拼接安装,虽然预制混凝土构件成本增加了20%,但时间却可以节省65%之多。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不同,集成建筑在技术上最大的难题就是深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把设计施工图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构件。”汪明说,为了掌握这部分核心技术,公司已与台湾润泰集团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由润泰提供长期技术支持,“希望这是西南地区绿色建筑工业化的开始。”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