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家建筑企业在太古供热热源项目中继能源站参观。 本报通讯员摄
键盘轻击,随着指尖移动,厂房、道路、绿地、机电设备、各种管线构件,甚至施工过程,都可在电脑屏幕上以多维的形式展现出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被称为“指尖上建造”,业界甚至有“谁掌握了BIM,谁就赢得未来”之说。其应用成果比二维图纸更直观、精确,而且可以进行模拟分析,不断优化调整工序,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针对BIM技术应用,省住建厅2017年出台一揽子推进措施,并为我省列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省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等单位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率达到90%。
在信息化浪潮中,我省建筑企业争相开展BIM技术应用培训、技能比武、与全国同行进行交流取经,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增添助力。究竟指尖上的建造有多奇妙,3月底,记者走进获得一系列BIM技术应用奖项的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从建设到安装
推进全生命周期应用
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化路8号,两栋12层高楼耸立,这便是山西安装集团自建自用的科研中心。2015年8月建成投用,2016年以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工程质量精益求精等突出成果为该集团捧回第11尊“小金人”——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山西安装集团BIM中心主任刘剑峰介绍,2014年,该集团投入资金70余万元,引进10多种软件,以自建自用的科研中心为试点进行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建筑物总高48.9m,工程基坑长92m,宽65m,开挖深度为9.8m,基坑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西侧新化路的通行及东南角新建建筑物的安全。面对此技术难点,项目部BIM团队通过详细、精准的三维建模,对基坑施工、降水系统、支护体系等几方面进行模拟、设计、对比分析,最终选择最优方案,有效地保证了施工的质量与进度。
科研中心新型技术成果展示厅内的模拟地铁车站,屏蔽门上方标示着山西安装集团近年来地铁机电安装工程走过的足迹,杭州、上海、深圳、合肥……遍布五省六市。2006年,山西安装集团开始在地铁机电安装项目中探索和尝试应用BIM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BIM技术应用体系日臻成熟和完善,成为山西安装集团在地铁机电安装市场开疆拓土的强劲助力。
由该集团承建的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机电系统总承包项目7标段,共3站4区间,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施工内容包含车站和区间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水消防系统、设备区二次建筑和装修等安装。项目部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设计、施工中,并延伸至运营阶段,将竣工后的建筑信息模型交付业主和运营单位。此模型精确到每一个构件的位置、安装时间、材质等,养护记录也可附入其中。BIM技术在此次机电安装项目中得到全生命周期应用,既解决了技术难点问题,又将信息化带来的优化设计、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等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BIM技术应用,该项目部节约工期49天,节省费用36.1万元。
从传统施工到工业化
装配式建筑时代阔步走来
2015年11月,山西安装集团“梁波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以“BIM技术创新及应用”为主题,在项目设计、建设、施工、运维中推广应用BIM技术以及相关衍生技术,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工作室带领的技术力量支撑下,BIM技术在该集团承建的太古供热热源、五省六市地铁机电安装、合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40多个项目中得到深入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山西安装集团的BIM技术实力也得到广泛认可和充分展示,该集团先后有15项应用成果在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安装之星”全国BIM应用大赛、广东省首届BIM应用大赛中获得奖项;连续举办了三届集团BIM成果发布会,为各分、子公司搭建了技术交流与展示、人才培养的平台;承办了2017安装之星全国BIM应用大赛终评会,接受全国同行的技术检阅。
2017年,山西建投集团在全省五市布局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我省首座装配式PC工厂项目竣工投产,山西大步迈进装配式建筑时代。2017年9月,我省首座全装配式别墅在阳曲小微企业园区落成,山西安装集团施工人员仅用6天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两栋全装配式别墅的吊装任务,BIM技术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以建筑工业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该集团将目光投向试水全省首座装配式机房建设。
太古供热热源项目结束之后,有着丰富BIM技术应用经验的陈科龙投入到装配式机房项目的筹建中。他介绍,与装配式住宅相比,装配式机房管线密布,设计、分化、拆分、拼装更为复杂,BIM技术强大的模拟分析和设计功能得以凸显。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机房建设将管道预制加工搬进全自动化工厂,加工质量、精度都得到大幅提升,施工时间由两三个月压缩为48小时,并实现了现场施工“零焊接”,安全又环保。
由“点”到“线”再到“面”
研发企业级云端管理平台
山西安装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运用软件系统进行虚拟三维模型的建立,将此技术应用在机电安装、化工石油等多个领域,总结出一系列成熟的制图、工艺流程,为公司BIM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该集团的BIM技术应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侧重对重点工程、重大方案进行模拟;第二个阶段是BIM技术应用到项目的各个阶段,向全生命周期拓展,支持工程经济、节能、质量、安全的模拟分析与检查。如山西安装集团科研中心项目和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机电安装项目;第三个阶段是BIM技术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实现企业级应用。2014年,山西安装集团与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联合构建开发企业级BIM云端管理平台,为集团实现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的转变提供宝贵的经验及丰富数据依据。这三个阶段可谓是山西安装集团BIM技术应用由“点”到“线”,再延伸到“面”的生动诠释。
该平台集设计、施工、资源管理于一体,目前已升级至第三版本的试运行阶段。平台面向集团所有BIM技术人员,可进行虚拟施工,直观呈现项目施工过程和形象进度,实现项目信息创建、动态管理和数据共享。
正如山西安装集团总经理王利民在2017安装之星全国BIM应用大赛终评会上所言,面对庞大的建筑市场,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管控,实现精益建造,BIM技术无疑是最好的抓手。山西安装集团将紧跟时代步伐,以技术持续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一直在路上。
本报记者 晋帅妮
(责任编辑:李晋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