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BIM建筑|假如伴侣圈从手机界面酿成了建筑?“周游者动态捕获号”的狂想!

免费的Ai上线啦!
BIM建筑网自主研发,你想要Ai功能都在这里!
Ai·提升效率 技术答疑

该设计作品及研究是来自伊斯坦布尔工业大学Emirhan Altuner同学于2016年的毕业设计,并投稿受访于koozarch,我们进行了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此外,也希望国内广大学子也能直接给「建筑学院」投稿你们的设计作品及设计研究,我们非常乐意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联系微信号:jzxy-gtn

邮箱:[email protected]

——

项目介绍

“漫游者动态捕捉号”是2016年在伊斯坦布尔工业大学完成的一个实验性的毕业设计。该项目的深化过程使用了关于曼哈顿各种各样的数字资源,比如谷歌地球、谷歌图片、个人博客、Instagram帐户以及一些详细的网页工具等,这样就可以无需亲自过去就能收集信息资料。这对于建筑设计过程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故事是基于随机挑选一个纽约客,以不同视角从他闲逛设定线路时产生的实地及数字记录进行的。“漫游者动态捕捉号”这个项目设立在高线公园的尽端处。也就是说在整个故事中,高线公园为纽约游客或者使用者规划了一条既定路线,而“捕捉号”以社交媒体的形式快速而随机地记录这些人的最新动态,就好像你的朋友圈“呼”地变成了一座建筑。

(上图)这张《纽约客》的封面暗示了纽约客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类似的刊物可以看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但是这一次“捕捉号”通过安装有数字化表皮的可移动立面让市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动态。

“一个[场所]并不会出现在桥的前面。桥在建立起来之前,河流沿岸肯定已经出现了很多被某物占据的空间。其中有一个地点作为[场所]而出现时,一定是因为桥的存在而出现的。因此对于一个[场所]而言桥并不是首先出现在那里的,而是[场所]只有凭借桥梁才得以存在。”(节选自海德格尔《筑·居·思》,2007年出版,第52页)

“曼哈顿就是一个进行创新和探索城市生活方式与建筑模式的‘实验室’,”(选自谵妄的纽约:《曼哈顿宣言》,1997出版,第32页。)

(上图)这张是哈德逊广场的主片区;有会议中心、码头、曼哈顿西区铁道终点,正在推进中的哈德逊城市广场项目、纽约地铁34号站等等。

曼哈顿中心区,特别是高架公园和哈德逊城市广场由于切尔西区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正在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纽约客还是游客都会涌入这里享受艺术氛围,参加展会活动或者仅仅是来消磨时光,但是这部分人都不是真正的纽约居民。当有人第一次来到高线公园的时候,会从一个相对高点开始游览曼哈顿,并发现自己处在一条“弯曲”的小径中,四周都是著名的建筑、建设中的大型项目,某些地方可以看到休斯顿河和太阳,他会在这种设计出来的自然环境中感到目不暇接。

下图是“漫游者动态捕捉号”以及高线公园末端以及周边情况的放大图

与此同时,一些好奇心重的纽约客会继续闲逛,慢慢地通过一些旧有的铁道、城市和建筑的下水道系统、地铁隧道和公园等发现新地点。“漫游者”这个词汇说的是在城市中无目的性闲逛来体验环境的人。基于这种背景,漫游者是城市的拥有者和日常使用者,他们就是普通的纽约客,观察仅是他们的众多属性之一。

在这些每天穿梭于高线公园的人们眼中,曼哈顿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随机挑选一位纽约客看看他的日记是什么样的。

(上图)这是本关于“漫游者动态捕捉号”的书,其中第1-6页展示了运用谷歌地球软件制成的拼贴图数字旅程记录。

1-2页的内容是:漫游者开始游览曼哈顿时,他们首先会注意到建筑上的门窗洞口、一些历史著名建筑(比如帝国大厦、韦斯特德捐献中心等)、正在修建中的建筑以及类似于高线公园这样的观光旅游地等。在这些图片中,人物都被黄色的马克笔草草涂掉,因为漫游者初来乍到完全无法判断他们的身份,很有可能也没什么机会认识他们。另外天空也被涂成黄色,因为漫游者无法注意到所有的建筑或者物件。拼贴画中,漫游者的注意力被后工业建筑、树木、会议中心的入口、街道家具、高线公园、汽车和交通道路所吸引。

3-4页的内容是:未被涂抹的建筑突显出高线公园上方四周房屋体量的高密度。图片与利用蒙太奇手法,仿佛人们都在比赛一般,都要穿过密度最大的地段。周围建筑物太高,都看不到外部的环境。而建筑物都变了一片片遮挡的“墙”,游客只能看到这些建筑物,因此他们只是“表象上的漫游者”,与真正意义上的漫游者无法相提并论。

5-6页的内容是:对项目场地提出的构思:作为一个漫游者旅行片段的镜头捕捉号,它应该具有“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能将不同的素材融合在一起。

(上图)白天和黑夜中的“捕捉号”外部透视图

正如沃尔特·本杰明所说的,“捕捉号”可以成为现代城市与市民之间的桥梁。这种二十世纪的表达方式与海德格尔的[场所]和[桥]的概念相重叠,同时这些术语与曼哈顿的多层核心理念相一致。这种核心将所有不需要向中产阶级靠拢纽约客涵盖在内。所以我们如何才能找到或建立一座桥梁让某个地方具有场所感,它有没有可能摆脱高线公园设定出来的那种曼哈顿既视感?

答案就在社交媒体和其随机性上。

在我们这个时代占有重要地位的社交媒体应用软件都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时间记录轴”,就好像我们的朋友圈一样,一条条展示出我们在某个时间点的所知所感。即使不做任何信息分享,我们也仍然是生活在数字媒体中,城市也仍然需要它来摆脱既有的设计环境。但是如何能做到呢?

如果我们把社交媒体变成一个实体装置,然后漫游者们开始从全曼哈顿将一张张图片发送到“捕捉号”上,那么这座建筑就变成了一个网络博客或者直播服务器。当某幅图片、某个地方、某个视频、某段话或者某个感觉状态被纽约客和游客共享时,它就会出现在建筑的立面上,并且每个状态贴都会以曼哈顿的“时间轴”进行流动播放。此外,每一幅图像都保存有信息内容,在城市、建筑和其他纽约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随着城市数据的积累,“捕捉号”就变成了一个[场所],并有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

当有人走到高线公园的尽头时,就会看到“捕捉号”闪亮的屏幕,建筑内有各种现场直播、舞台表演区、社交媒体的日常分享,甚至是展览通道,人们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进入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建筑内。

纵观西34街和项目场地,“捕捉号”无疑在曼哈顿起到了桥梁作用。它是哈德逊河线、新开通的地铁站、高线公园三期、贾维茨会议中心以及新泽西地铁等的交叉口。此外,时代广场和中央公园就在“捕捉号”周围,它就像一座“精神桥梁”将所有数字图片信息联系起来。

(上图)“捕捉号”绘本的7-12页。每个数字和对应的草图都是该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初级设想。下面两张图中可以看到详细的模型和解释。

(上图)“捕捉号”每个机器构件的图纸和说明。

第一部分:发电厂和服务器

发电厂通过哈德逊河进行水利发电,维持屏幕和可移动部分的运行。进入外围区的服务体系从工厂内部开始。技术人员可以从这里到达所有的屏幕,通过第七部分中的粉红色结构来控制和修复它们。

操作过程:来自社交媒体的输入数据在这里通过打分、梳理后,其中一些被随机地播放在建筑物内,另有一些通过墙壁或者高线公园左侧、项目场地入口处实时转播屏展示。

服务器充当收集信息器,收集所有社交媒体状态帖和纽约民众的信息。

第二部分:数字变化

这一层划分了不同的空间与屏幕、电缆和错综复杂的构件相连接。每个功能都对技术潜力进行了拓展,发展了“捕捉号”、纽约市和民众之间的社会关系。

2.1是交互式个人小空间;2.2和2.4是展览通道和随机展示屏幕;2.3和2.5是我们已知的随机变化屏幕。

2.2和2.4通道由两个相互交织的面组成,它们是“捕捉号”最具引导性的两部分区域,但是仍然暴露于城市的各种信息中。这些走廊是使用人从中心部分走出去后所要穿过的最后一个空间。

2.3的屏幕有一个液压系统,根据传入的数据影响它们的运动。

第三部分:餐厅

在“捕捉号”的尽头,人们可以看到除了艺术、表演和社交媒体设计之外的各种零售商店。第二个广场是由外围区和餐厅组成的。

第四部分:墙面和屏幕前的两条道路

游客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的图像震撼到,但是错综复杂的布置会让人感到迷失。从高线公园过来的人通常会失去归属感,进到这里来之后会继续迷失。最终他从这出去时会看到曼哈顿全景,回到真实世界。

两条路径是与城市或地下系统的基础设施相联系的。

第五部分:外围区和工作室

尽管这部分空间的设计还是在杂乱空间的范畴内,但它主要是临时工作室和可移动的展览空间。

第六部分:舞台、展示墙壁和实况屏幕

经过高线公园之后,人们会遇到一些数字变化的“沉寂区”,随后会转变成表演。

实况屏幕(2.6)与第一部分的服务器相连接,将项目的入口变成一个实况广场。

第七部分: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

除了用作承重体系之外,它们还是组成外围区和展览区的基础,像机器一样工作。这些地方会带着从社交媒体上收集来的信息开始随机移动。

在第七部分屏幕可以按小时进行跟踪,对于未来影像,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屏幕之间的3D体量。

接下来的三页是上面提到的“捕捉号绘本”的漫画部分,每一页都描绘了捕捉号最重要的场景。

(下图)是捕捉号的三个平面,主要分为两部分,核心部分,核心部分+外围区域。

(下图)是捕捉号的剖面和立面图

访谈环节

是什么激发了这个项目的灵感?

“漫游者动态捕捉号”的理论研究部分展示了我对用户的期望和其在设计空间的行为表现之间特定冲突的思考。这个项目是在质疑建筑师的局限性,因为这是土地光靠土地无法冲破这种局限。此外,就算建筑师能够拿到项目所在的场地我也不确定他们的能力有多大。此时,曼哈顿和高线公园的长廊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长距离设计是如何毁掉了纽约日常而完美的工作体系的,这种长期设计再次让我对建筑师的地位提出了质疑。研究阶段是通过调查社交媒体软件来进行的,而社交媒体软件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漫游者的视野、写生簿上的速写和笔记、陷入疯狂的数字化和社会化媒体都不能形成叙事载体,它是对日常生活和设计环境的批评。

这是一个漫游者的故事,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是一种数据化漫游者。“数据化”一词与研究工具无关(有些网站充满了可访问(BIM培训)数据、个人博客、谷歌图片、尤其是谷歌街景等内容),它是关于通过一些聊天软件(比如Instagram,facebook等)快速跟踪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机会。与上述工具的使用相比,设计阶段的表现图都是模拟的。“捕捉号绘本”全部都是拼贴画、快速概念图和手绘笔记。这是一本关于纽约客在自我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记录,与纽约客杂志的慢版本和任何社交软件的版本都不同。它仍然是一种类似于印刷式的类似刊物,纽约客能够在里面看到自己的故事。

以图纸为工具在深化和解释构思过程中有多重要?

一种个性化而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是很重要的,比如本次项目的研究部分是通过一名漫游者的眼睛和他的日记形式进行的。因此,这个项目可以通过任意一名漫游者的快速笔记生成,这些故事可以进行阅读因为它们属于读者。人们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在他们从未去过的城市里,“捕捉号”里的故事就是他们自己奇遇经历一般。这也就是我想说的长距离设计挑战的概念。一系列的图纸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其中一些已经深化到了设计阶段,有些则没有。

你认为工具和你所探索的工具(谷歌地图、地球和图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师的专业性?

很明显,工具可以增加设计者的能力,但是有时如果工具能给建筑师一种远程操纵的机会,他们会变得具有危险性。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工具能有更多变化,那我们就要开始讨论建筑师是否需要存在的问题了,事实上“捕捉号”已经在质疑这个论题了。我个人尝试使用模拟的方法作为一种积极的推演工具,以避免迷失在数据化和线(BIM)上世界里。

你如何看待这些媒介的发展?我们将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继续参与进来?

如果重复前面的答案来说,我认为数字媒体的发展会对建筑师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此外,我甚至不确定设计师是否尊重他在这个行业中的设计空间。也许这些数字媒体会有很大的改进,用户可以在任何界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内容。任何社交媒体软件中与我们兴趣相关的广告都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起点。也许我们会对这些预感着迷,甚至会生活在那种虚假的数据化乐趣中。

你对当代社会媒体与建筑塑造的关系有何看法?

社交媒体已经超过了预期环境。无限而随意地伪造自然环境促使设计师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同一种设计,而不是帮助他去思考。因为如果设计师看到一个已经产生了概念的图像,他们与设计原则背道而驰。

本文来自:建筑学院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BIM建筑|假如伴侣圈从手机界面酿成了建筑?“周游者动态捕获号”的狂想!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