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后,近两年的调控大势与市场状况却令不少民营设计机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为难解之题。
“现在民营设计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我希望诸位不要站在云端空谈,而是切实地想一想如何使我们的行业渡过难关。”9月14日,在大连召开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民营设计企业的理事会上,一位白发老者颇为激动地说到。这是左肖思———大陆第一家民营设计公司的发起者,也是民营设计企业分会的会长。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也走过了“黄金十年”,全行业的营业收入和设计任务量等收效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的“被动增长”,属于典型的项目运作型。
尽管近期发改委连续批准了55个基建项目,但是由于住宅项目建设规模总体趋缓,以及一些非市场因素和自身能力不足的影响,民营设计企业遭遇行业拐点,迎来市场挑战。
退潮后的尴尬
“我们有这么一个准备,大概30%的项目回款是打水漂的,我的一些朋友天天在为催回款焦头烂额,现在设计师的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发薪水都成了很头疼的事。”深圳市陈建民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副总经理陈亮对《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坦言压力很大。
根据天强(中国)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有60%的设计企业认为项目回款拖延增加,同时,61%的设计企业表示设计费没有增加,甚至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宏观调控影响,新开工建设项目大幅减少,开发商现金流紧张;另一方面,一些政府主导的工程由于班子换届而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民营设计企业的“黄金十年”,是建立在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跑马圈地”基础之上的。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遇冷,也使设计企业迎来极大挑战。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陈剑霄介绍,以2011年武汉市场为例,50%以上的中小型设计机构依赖房地产市场,依赖区域性经济,同时,2012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连续6个月负增长,预计2012年设计市场将同比萎缩10%。
不仅如此,备案制也成为民营设计企业发展的拦路虎。“据我所知,一家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北京民营企业在广东东莞承揽业务,十几名设计师坐飞机到了当地,就为在项目备案书上签字,为一个签字手续,就要花费往返机票的大笔开支。”民营设计企业分会秘书长、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唐志华谈起地方建筑设计备案制时颇为无奈。
很多设计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相当于“全国粮票”的甲级资质在地方都需要走备案手续,否则就不能承揽业务。
“备案制的背后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而地方保护主义是腐败和关联交易的温床。”左肖思在会上对地方备案制多有抨击。此外,个别地方要求,如果设计企业在当地承揽业务,必须异地注册并设立分支机构,甚至是设立子公司。
另外,不少参会企业对一些小事务所依赖挂靠设计大院存活的行为十分反感。他们认为,就是这些企业扰乱了市场秩序,恶性降价,如果任由这种“灰色”行为泛滥,那么一定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应该加强管理。
靠作品说话
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所谓的国有设计大院,必须要靠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来谋求生存与发展。近年来,国有设计院的改制改革成果明显,一些国有设计机构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扁平化管理,下设的设计所和以著名设计师命名的工作室特色明显,同时水、电、暖、通的专业人员等配置齐全,能够承揽如城市综合体等大型高端设计项目,形成了设计界中的“航母舰队”。这使原本依靠机制灵活高效作为生存法宝的民营设计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渐渐优势不再。
好的作品出自有思想、高素质的设计师之手。对于民营企业来言,人才竞争变得尤为激烈,他们大多面临着人才招聘难、流失严重、结构不合理、成本上升等问题。一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向记者表示,他的同学毕业之后大都去了国有大型设计院,“其实,国有大院的薪酬或许不如民营企业高,但是国有大院的平台好,可以接触到很多高端设计项目,这对于青年设计师的成长非常有利。”
面对市场压力,不少民营设计企业在竞争中成长。中国勘察协会秘书长王子牛指出,民营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三维协同等技术要格外重视,以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唐志华就对本报记者举例表示:“我们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经跟进6年了,所以在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竞标中能够中标。”
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阳认为,一些民营企业在“黄金十年”中活的太过安逸,结果寒流一来就顶不住压力,其实优胜劣汰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法则。
对于民营企业如何在逆势中发展壮大,陈剑霄的观点是,创新依旧是企业转型的驱动力。他认为,在发展理念发面,要从过去经营项目转向经营企业,从过去依靠简单资源投入驱动到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看来,拥有核心竞争力,民营设计机构依然有市场。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