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我个人对目前传统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一些思考,如有不足之处还希望多多指正,共同探讨。
传统模式下的设计习惯与现状
1. 传统设计各专业间及各专业内部存在着相对割裂;
2. 在设计各阶段,路线专业不断的调整优化,各专业间不断返工;
3. 各专业间、各单位间的数据传递混乱;
工作协同需求的产生
1. 图纸版本众多,中间过程文件众多
2. 工作流程冗长和繁琐,效率受限
3. 现有工作效率已经处于瓶颈期
BIM理念对工作协同的解决方法
1. 路线专业内的优化
路线平纵设计不再割裂。基于三维地形,设计人员选线不再是根据经验想象原始地貌;平面设计时想象纵断面情况,纵断面设计想象平面优化,逐步得出相对合理的线形。
三维选线可让设计人员对周围情况有更直观的认识,下图中减少了结构物的长度,减少了农田占用,缩短了不良地质的影响范围。优化路线设计的质量,使得选线中考虑了尽可能多的内容,就减轻了后续专业的修改和返工量。
▲优化前(蓝色)优化后(红色)
2. 路线与路基专业间的协同
中心文件架设在服务器上,而不是在个人电脑中,各专业的设计人员修改自己相关的文件,通过数据快捷方式,路线人员将路线传到服务器上,不需要文件的互相拷贝和发送,自动会出现在服务器架设的协同文件夹中,路基设计人员只需将路线参照到新建的图纸中,进行路基的设计即可。即使路线发生调整,只需要将参照的路线进行同步,全线的路基会自动进行刷新,只需线位调整部分的路基进行重新设计即可。同时路基的修改,直接反应到了总平面图上。
▲设计文件架设在服务器上
▲横断面修改实时反映到平面图中
3. 路线与互通专业间的协同
以往互通拉线各匝道设计时,无法协同设计,civil 3d可在同一图纸中进行多个路线平纵设计,同时可将各匝道的纵断面投影到新匝道上,基于这种方法,既能高效的进行匝道鼻端处的标高控制,又方便了互通的线位设计。
▲匝道标高(白色)与主线接顺(蓝色)
4. 路线与桥随结构专业间的协同
与路基专业相同,在线位选定后,只需指定桩号进行拖拽,就可以快速的布设沿线的结构物,发生线位调整后只需在图中移动结构物的桩号,结合路基的开挖情况即可达到结构物的快速修改。
▲快速修改桩号值调整结构物
5. 各专业与出图之间的改善
路线平纵及路基专业的图纸是基于创建的模型,模型发生修改,相应的图纸也会同步更新,避免重新在图中修改。发生了设计变更,只需将模型修改,相应的横断面图纸会自动修改。
▲线位修改对应的横断面修改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