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谋求保障房标准化顶层设计 深圳与时间赛跑

免费的Ai上线啦!
BIM建筑网自主研发,你想要Ai功能都在这里!
Ai·提升效率 技术答疑

对住宅产业化而言,筑梦与逐梦,一字之差,却时空千里,征途漫漫。

7月22日~28日,经由深圳市政府招投标、数十名精锐人员组成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组”,派出15人考察团飞赴北京、上海,一方面就其课题有关专业问题向业内知名专家广泛咨询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实地考察京、沪保障房项目,并与两地主管部门展开交流。

耗资千万元、历时15个月,该项课题可谓深圳市一级科研立项中的最大“手笔”,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安向《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介绍。以保障房为切入点,系统推进住宅产业化,“架构完整,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与紧迫性,将为全国范围内的保障房建设与住宅产业化推进提供重大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也因此,该课题已获准立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度科学课题。

事实上,深圳,从来就是先行先试、勇于革新的代名词,在住宅产业化领域也首开全国试点城市先河,成为第一个城市“梦工厂”;而今,其主管部门及有关机构正以“拓荒牛”的精神,将住宅产业化的梦想逐步夯实。

顶层谋篇

“保障房建设与住宅产业化,都迫切需要顶层设计”,深圳人居委建设发展处副处长岑岩屡次向记者表示。此次课题也正是立意“顶层设计”,总体谋篇。

据了解,该课题由深圳市政府委托,深圳市人居委为业主单位,通过全国招投标,最终由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下称华阳国际)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下称深圳总院)联合中标。

深圳总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担任此次课题组负责人,他介绍,由于课题内容系统庞大,为此生成了5个二级课题,下设13个子课题,涵盖境内外实地考察、入户调研、理论政策研究、模数化与模块化设计、精细化设计、厨卫标准化、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工业化研究、产业链整合、经济性分析等若干重要内容,并最终形成“1本图集 6项专题报告 3个推荐标准”的课题架构。

整体课题将突出两大亮点:精细化设计与BIM技术研究。前者将在标准化、模数化、模块化基础上研究形成35、50、65、80四种套型面积解决方案;后者将引入前沿的BIM技术,通过虚拟建造与高度仿真,实现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课题组技术负责人、华阳国际新建筑事业部总经理龙玉峰介绍道,“BIM与标准化保障房建设与住宅产业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课题将研究在此基础上,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公共技术信息平台,民众也可以通过其三维立体展现功能,体验互动、参与设计。

顶层谋篇,立意高远,体系完整,在国内有关研究中尚属罕见。不少业内专家对课题如此评价。

借力“外脑”

“住宅产业化作为我国建筑业的战略转型,必须整合全国的智力资源。借力‘外脑’,才能使课题更加科学完善”,张建安表示。尽管深圳早在2006年便率先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且多年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然而,无论是保障房建设还是住宅产业化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此,课题组专程组织了此次北京、上海考察,参观了两地共十余个保障房或工业化住宅项目,并与主管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赵丰东介绍,北京自2010年至今,相继出台了6个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今年北京保障房实施产业化面积约为24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20%,预计2015年新建保障房将实现100%产业化。岑岩分析认为,其2010年出台的产业化住宅项目面积奖励政策效果明显,而专家委员会认证制度更具特色。

上海的政策更为完整。上海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住房建设监管处处长张立新介绍的财政专项补贴、面积奖励、全装修列入土地出让条件、培养大企业等政策和经验,更令课题组深感振奋。

24日的专场专家咨询会也收获颇丰,近10位专家审阅了课题初步成果后纷纷建言献策。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技术产品处处长叶明建议,课题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解决方案,尤应凸显对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发展处处长刘美霞则认为,现阶段厨卫标准化比套型标准化更易推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将适老化、无障碍、精细化等设计理念放在首位,并对课题即将开展的保障房真实需求入户调研提供了经验参考;中国建筑(601668,股吧)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提出,要将课题的诸多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与梳理,逐个击破,同时加入可持续理念;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开彦则建议,课题应“不做加法做减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

“请进来、走出去”,文林峰也由此建议,下一步应进一步扩大“外脑”范围,如多听取施工、建设、开发、部品、物管等企业意见。借力“外脑”、开放姿态,以求达至成果价值的新高地。

与时间赛跑

“深圳这次又走在全国的前面了,但要是课题再早一年就更好了,更能把握保障房建设的先机”,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林建平在专家咨询会上表示。

事实上,从课题立项到进入实质性研究,甚至结果的形成、最后的推广应用,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在原建设部勘察设计司副司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窦以德看来,15个月的工作期内,要拿出这么多项研究成果,任务十分艰巨。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保障房已经进入大面积建设时期,如何尽快让研究成果切实应用到实际建设过程中去,“时间尤为紧迫”,开彦也表担忧。

事实上,自1999年《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的10余年间,我国在住宅产业化方面长期踯躅不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标准缺失、市场基础匮乏。“保障房无疑提供了一个重大契机”,与会专家告诉记者,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经验已经表明,住宅产业化必然经过一个由国家主导的公共性住房向开发商建造的普通商品房普及推广的过程。

截至目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余套,2011年建设量如期完成,2012年1~6月数据亦显示,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470万套,开工率为63%。在快步实践面前,有关的研究显得尤为滞后与迫切。“形势逼人,如果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不能抓住保障房建设的历史机遇,将是重大遗憾。”一位专家如是说。

而深圳的声音是,“‘十二五’期间要完成24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要使课题尽快形成成果,并且加以实施应用,任重道远。”为此,文林峰也建议,课题应在合适的条件下,考虑将阶段性成果尽快应用到具体建设项目中去,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果。

研究先行,但此次,课题研究必须与具体实践有效结合,从筑梦到逐梦,深圳似乎不得不与时间赛跑。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谋求保障房标准化顶层设计 深圳与时间赛跑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