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贤超
作者单位:中民筑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导 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7 日,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枣建建设集团有 限公司成功签订合资合作协议,共同投资 6800 万元在山亭设立山东枣建远大住 宅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山东三维钢结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位于滕州市,具有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设计甲级资质,是我国预制工程化金属建筑的倡导者,和成套成线装备配套结 构件提供商,国内知名品牌的钢结构专业企业。2004 年公司进入国内钢结构企 业综合实力 20 强。 14 日,经由枣庄市发改委上报省发改委,总建筑面积约 20000 平方米, 结构类型为钢管束装配式结构。峄城区住建部门正在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对接, 积极申报示范项目,预计争取省级示范项目奖补资金 150 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是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战略举措,也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
第四章 枣庄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加快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步伐,尽管枣庄市在推进该项工 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落地的项目还是比较少,距 离设定的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尽 快予以解决。
4.1 推动力有待强化
装配式建筑改变了现浇建筑的建造方式,使得设计、施工、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建造习惯难以在短期内转变,部分企业转型发展的 意愿不足。另一方面,在推进初期,部分建设单位对已出台的政策不熟悉,囿于 增量成本、眼前利益,致使部分具备装配式建造条件的项目未被落实,或者已经 落实的项目未按装配式建设要求执行到位,影响了部分地区的推进工作。
4.2 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枣庄市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以混凝土结构体系为主,对其他材料的预制结构、以及不同功能的预制结构体系研究还不够完整,结构分析的理论方法 也比较单一,适用性不足。装配式建筑中的隔震、减震等关键性技术有待进一步 突破。与现有技术标准体系相配套的标准、规范、工法有待完善,如结构连接、 防水保温连接、现场安装施工及验收等 面的标准尚待细化,预制装配式轻质隔 墙等内装工业化技术尚在探索过程当中。
4.3 建设和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现有的设计、施工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既增加了建设成本,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设效率,需要通过承发包体制的改革创新, 进一步明确总承包、承包与分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突破。在项目实施阶段,预 制构件生产企业的监管机制有待检验;装配式建筑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前预售, 主体结构与全装修同步推进的实施 细则和质量监督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第五章 枣庄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力度
(1)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提高枣庄市政府各部门的协同推进能力,打通信 息交互渠道,实现信息共享。针对全市装配式建筑落实情况实施月报、年报制度, 强化动态管理。严控建设工程行政审批环节,对符合装配式建筑实施条件的项目 进行及时跟踪锁定。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从法规制度层面明确推进建筑工业化的主体、政 策保障、配套措施、工作要求和法律责任,将好的推进机制固化下来,进一步提 高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法律地位和社会认同。
(3)建立完善激励政策。研究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分阶段验收、提前 预售等政策的实施细则,加快政策落地。研究提高装配式商品住宅公积金贷款额 度,降低首付比例的销售政策。对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或实施室内全装修的商品住宅,研究放宽普通住宅的认定标准,使其享受房产交易税费和贷款利率优惠政 策。加快推动建筑业“营改增”改革,减少供应链中生产、物流等企业的重复征 税等。
5.2 拓展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外延和内涵
(1)针对装配式建筑不同的结构体系和建筑类型。把钢结构、钢-混凝土结 构、木结构等其他结构体系纳入装配式建筑发展和管理的范畴。同时,在住宅、 公共建筑率先实施装配化建设的基础上,将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到 所有的新建建筑工程,并在综合管廊等市政工程方面推广装配式的技术应用。
(2)将装配式建筑发展向纵深推进。研究出台装配率的计算方法,提升装 配式建筑发展能级。重点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商业住宅的装配式建筑技 术应用。鼓励建筑设计向室内装修设计延伸,推广支撑体与填充体分离 SI 内装 技术,满足装配式建筑内装个性化需要;鼓励整体卫浴和整体厨房等部品模块化 应用,推广集成吊顶、设备管线等内装工业化生产方式,提高装配式建筑发展品 质。
5.3 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
(1)完善配套技术标准。加快出台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检测、 验收、维护标准。编制发布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相关图集,修订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建立适应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工程造价和定额标准,制定装配式建筑施工定额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开展技术攻关。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和能耗减震 等关键性技术。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工法,研究装配化吊装、构件安 装、节点连接、装配校正、成品保护及防水等核心技术。
5.4 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
(1)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模式。推广以设计为龙头的 EPC 总承包管 理模式,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率先试点,并逐步延伸至社会投资项目。完善工程总 承包招投标办法及相关指导文件,明确工程总承包资质要求,总承包、承包、专 业分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操作规则,以适应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需要。
(2)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扬尘管理、环评控制等手段,逐步 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快“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育 扶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带动本市建筑业整体水平提升。
(3)释放产业联盟集群发展优势。不断扩大参与企业范围,打造具有国家 影响力的建筑工业化产业联盟。通过技术整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等方式,落 实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发展机制,切实提升联盟成员的群体竞争力。
(4)探索建筑工业化项目大数据管理。集成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和 GPS 定 位等信息技术,建立建筑工业化项目管理系统,完成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的追 踪、定位和维护。探索将建筑工业化项目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信息纳入统 一平台,集成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为枣庄市建筑工业化后评估提供分析依据。
5.5 提高装配式建筑监管水平
(1)加强预制部品构件监管。明确管理部门对部品构件生产企业及其产品 流向进行备案登记。合理引导预制构件产能,及时发布枣庄市装配式建筑建设计 划、现有预制构件厂布局和产能数据,确保本市预制构件市场供需平衡。
(2)强化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加大施工现场巡查、抽查、专项检查频次, 重点检查针对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安全防护措施,推广运用定型化可变动的安 全防护设备和可移动工具式防护架等,确保工地现场安全施工。实施全装修住宅 一房一验制度,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可控。
(3)建立工业化建筑项目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从质量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筹评判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成效。突出 建筑工业化对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综合协同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考 核;突出建筑工业化在工程质量、建筑性能、建筑使用寿命与传统建筑的比较; 突出构件生产基地和施工装配现场的节能、节材、节水、节电以及噪声、污染排 放的评价。
5.6 推动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
(1)推广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过程中, 鼓励采用 BIM 技术。在三维可视条件下建立标准化预制构件和部品数据库,进行 碰撞检查、模拟拼装及工程量数据分析等工作,提高施工图设计精度和施工效率, 降低工业化企业生产成本。
(2)实现建筑构件生产管理信息化。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推广 BI装配式住宅M 技术, 利用信息模型进行模具设计、钢筋网片、骨架的制作和加工,提高构件制造精度。 鼓励使用 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控制、库存控制及物流、采购、 分销管理,提升构件生产企业绩效。
(欢迎各大媒体转载,全面宣传推广装配式建筑!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