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在政府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已有353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在发达地区甚至要求100%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不少地区开始从整个城市、甚至区域的角度提出发展绿色建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举办的“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分论坛上,同济大学教授程大章认为,在绿色建筑建设的高潮中,如何推进绿色建筑智能化,充分体现其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建筑能效
有专家指出,绿色建筑相较普通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但对于照明、空调等系统的能耗与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会用到太阳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节能设备和产品的叠加未必带来建筑能耗的降低和能效的提高,关键在于各个系统之间能否相互匹配、协调运作。这就需要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代替传统人工的方法,帮助人们实时掌握和判断建筑的能耗。
在绿色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建筑中的变配电、照明、冷热源、空调、给排水、交通等各个系统的运行进行全面监测与控制,使设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实现节能降耗,而且还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程大章指出:“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技术保障,只有通过实时运行的数据来分析建筑物的节能与环保的效能与缺陷,才能提高建筑性能。智能化系统影响着绿色建筑运营的整体功效。”
例如,智能技术可以优化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控制与管理;中水与污水处理回用系统通过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保证水资源有效利用同时,还可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降低到最小。采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可实现物业管理的定量化、精细化,保障建筑物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环保地运行。
无限循环模式是建筑绿色之道
绿色建筑不但要在前期规划、建设阶段严格把关,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管理和使用当中做到节能低碳。
程大章说:“当我们以科学的视角、人类生存环境延续的尺度来谈论绿色建筑技术时,运行数据是基础,而有效获得运行数据则需要智能化系统。”
他认为,从测量数据、数据可视化、效果评估、数据分析、设计改善方案到实施改善方案,构成了绿色建筑能效提升的一个循环。第一次循环结束后必须再回到测量数据开始第二个循环。他强调,绿色建筑的节能低碳必须通过这个永无休止的循环才能实现。
在程大章看来,建筑物的功能会出现调整,各系统的负荷也会因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各设备系统的使用也会出现老化等问题。因此,在每一次循环中总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改善,才能提升建筑物与设备系统的性能。
在程大章看来,绿色建筑不能提口号式的节能目标,而是要踏实地应用智能化技术,去解决生态节能与居住舒适度问题,为绿色建筑的目标实现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智能化需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
在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同期举办的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各种智能化的楼宇控制系统成为亮点之一。很多国内外企业不但带来了节能的设备和产品,而且带来了各种系统集成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无一例外均是采用智能化的手段对建筑物各个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智能化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开始。记者获悉,天津市首个通过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的项目——天津仁恒海河广场项目(住宅部分)就采用了智能化系统,目前运行状态良好。湖南长沙的绿色小学——梅溪湖小学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学校的屋顶就采用了智能化的可调节遮阳设备。
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离不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这些技术和设备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如何实现各项系统、设备、技术的协调运行是一大挑战。为此,有专家指出,绿色建筑的智能化要在设计前期就应由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整体设计。
据悉,国外的绿色建筑在方案设计的前期就会引入采暖、通风、照明、智能化等不同领域的参与。目前,在我国,建筑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划分明显,由不同单位负责。因此,如何在设计前期就将建筑的智能化提前考虑,成为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时期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