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IT行业如何风云变幻,企业信息化如何推陈出新,中冶南方的信息化之路一直遵循“诺兰模型”的发展理论,逐步推进自己的信息化步骤……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2004年企业改制变成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团性质的企业。近几年的营业收入都超过70亿元。目前中冶南方有7个专业设计室,11个事业部(所),4家分公司,16家控股子公司,1个技术研究院,从业人员约3500人。
图1中冶南方办公大楼
中冶南方所涉及的业务主要有:钢铁、能源、环保、市政、建筑工程咨询、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硅钢、机械、电器、热工产品制造;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工业气体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房地产开发。众多的业务类型带来了复杂的业务环境,公司该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管理好公司内部数据?云计算是否适合如此复杂业务的企业?针对这些热门问题,e-works记者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信息网络中心黄湘武主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您揭开中冶南方信息化建设的神秘面纱。
缜密规划 层层推进
中冶南方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众多领域和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信息化需求,也有自己独特的信息化特点,如何在集团层面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中冶南方在集团信息化建设上,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著名的“诺兰模型”理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中冶南方的信息化建设正是依照“诺兰模型”理论来进行构建的。中冶南方曾经制定过一个初期的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未来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框架。在2008年,公司在这份初期的规划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全面、完整的制定出了一份更符合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这份新规划是以公司整体战略为依据,全面的对公司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关键流程进行了截取,宏观上对中冶南方的IT现状进行评估,细节上则进行了差异化分析,最后形成一个900多页的集团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报告。依靠这份报告,中冶南方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上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确定“以集团战略与业务需求”为核心的信息化体系,明确了未来信息化工作应建立在以企业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工程设计管理平台为基础的三大平台发展思路。
一口吃不成胖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依据统一信息化规划,在三大平台发展思路指导下,中冶南方在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上采取了分步实施的战略。中冶南方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综合办公系统、IT运维系统、图档管理等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统一规划,为了达到信息化建设体系更加的统一目标,又新建了如OA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协同作业系统、设计协同等信息化系统,通过这些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不断打破不同组织间的信息壁垒,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也使得企业进入到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的一个阶段。
不管IT行业如何风云变幻,企业信息化如何推陈出新,中冶南方的信息化之路一直遵循“诺兰模型”的发展理论,逐步推进自己的信息化步骤……
数据管理 集团战略级的应用
信息数据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在企业战略中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黄主任认为,中冶南方已经完成了由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到集成阶段的过程,如果要进一步推进公司信息化体系的完善,帮助企业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那么必须要对公司内部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但是由于公司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大部分数据都是手工进行分散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并且对于中冶南方这样以设计为主的企业,内部有大量的图纸,数据增长很快,需要不断投入设备,导致保存数据的费用快速增长。而且为了保证重要系统数据的可靠性,中冶南方还需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更多的数据备份、数据存储设备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中冶南方是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变更,以前只需要对图纸、结果文档进行管理,而现在更要对过程文档进行管理。再加上大家互相共享之后,就会把文档进行拷贝,拷贝后的文档又放到共享平台上进行存放,这样重复数据量非常大,这样的数据占用了太多的存储空间。
在中冶南方内,邮件也是员工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大家都习惯于用邮件去查阅,所以90%的邮件都是带附件的,公司提供的2G邮箱利用率很高,一般都在80%以上,因此大多数人的邮箱都感觉不大够用,邮件存储服务器的压力也非常大。
面对存储容量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购买更多的存储设备来满足对容量的需求,一种是对数据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提升现有存储设备的利用率。毫无疑问,直接购买更多的设备是最简单的办法,虽然说中冶南方也完全有能力购买更多存储设备,但是这并不符合中冶南方的企业文化,也并不符合公司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实际上,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存储空间不足,而是因为数据缺乏管理。购买存储设备是治标不治本,借助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加以统一管理、提升存储利用率才是当今最应当做的。 “根据公司整体的信息化规划,对于数据的规范管理也是信息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对于数据管理方案是费了很大精力的,也做了很长时间,进行了非常慎重的一次选择,最终确定CommVault一体化信息管理解决方案。”黄主任这样为我们介绍到。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施与部署数据管理系统后,CommVault数据管理系统的功效在中冶南方的效果逐渐显现。通过对重复数据的删除管理,中冶集团的目前存储设备的空间容量至少可以多使用5年的时间,到了5年以后设备到了替换的年限,可以直接更换新的存储设备,这与中冶南方的信息化规划正好是不谋而合。对于邮件管理,CommVault数据管理系统按照规则自动归档了员工使用率频率不高的每一封邮件邮件,并将归档的这部分邮件空间释放出来,员工又可以利用这部分释放的空间收取新的邮件,变相的将2G的邮箱空间变的更大,如果员工需要读取被归档的邮件,只需要找到该邮件,直接读取即可,与读取普通未归档邮件的操作并无太大差异。因此整个公司的员工对邮件系统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除了提升存储利用率和邮件业务表现之外,CommVault数据管理系统还帮助中冶南方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很多人都认为,数据只要备份了就能高枕无忧,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冶南方曾经运行的一套信息化系统,平时都按计划进行数据备份,某一天系统突然出现问题,不得不进行数据恢复,但在进行恢复操作时发现备份的数据已经损坏无法恢复,因此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行,造成了企业信息数据的损失。正因如此,数据备份与恢复一直让中冶南方的系统维护人员提心吊胆。现在通过CommVault数据管理系统的恢复演练功能,可以实实在在的知道,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数据,在磁带库以及各种存储上备份的数据是否有效。正是通过恢复演练,让系统维护人员心中更加有底。在近期实施的ERP系统中,信息部的管理人员也对公司做出了一个承诺,ERP系统出现故障后,宕机时间不超过1小时,数据损失不超过15分钟的目标。不过到目前为止,依靠完善的数据管理平台及合理的公司管理制度,ERP系统的数据还是零损失。
向信息化成熟阶段迈进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冶南方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大规模集团型企业,企业的战略也由“做大”向“做强”发展,企业从灵活、快速发展转向有计划稳步推进,以全面风险控制为重点。但是,由于公司领导决策的时候缺少相应信息的支持,无法快速准确的估量一项工程到底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做决策的时候慎之又慎,并且纵观整个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即“设计、采购、施工”,与通常所说的工程总承包含义相似)行业,利润空间也越来越低,所以急需要加强企业风险方面的控制。虽然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冶南方应该在未来的几年开始实施ERP系统,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公司决定提前启动ERP系统的建设。
不过在EPC行业内,能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并不多,但是,考虑到公司集团化战略发展方向,并且ERP系统的建设是凝聚一个集团化公司、强化集团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中冶南方决定迈出这一步。
中冶南方的ERP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然后结合具体的生产管理,通过各种方式的运作,来控制企业风险。ERP系统对企业投入的每一笔资金进行跟踪,最终确定能得到的回报。为了让ERP系统的带来的理念更加深入,每个部门都会抽出专人来配合这个项目的实施,再加上各个部门使用ERP系统的人员,近上百人都在参与这个系统的实施。通过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改善了企业中的一些业务流程,为实现中冶南方的集团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云计算尝试落地
“云计算”的大潮在国内是一浪高过一浪,黄主任认为,虽然说“云计算”这个概念有一定的炒作的意味,但近几年IT业内的趋势是:不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加速度也很快,原来一个技术概念出来,到他正真投入使用的话,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发现,云这个概念还没有出来多久,现在的应用程度已经很深了,云技术这块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所以在“云计算”技术方面,中冶南方也会根据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去做更多的尝试应用。
后记
不管IT行业如何风云变幻,企业信息化如何推陈出新,中冶南方的信息化之路一直遵循“诺兰模型”的发展理论,逐步推进自己的信息化步骤。在这套理论的指导下,中冶南方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显著、卓有成效的,不仅完全满足现有及未来一定时间的业务需求,还最大限度的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信息化之路。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