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江滩张自忠闸口厢式防水墙平台上,889.2的太阳能采集板已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日发电量可达263kWh。(李永刚 摄)
沿江大道风光互补发电路灯。(李永刚 摄)
建设“两型”社会,体现的是我国正在实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这种“绿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样本试验,就在武汉城市圈。
2007年12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被赋予的使命是,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当年,全国有江、浙、粤、桂、蒙等十多个市、区积极争取第四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名额。国家发改委领导强调,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是为了落实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一种战略角度的解读认为,国务院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都、重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又将武汉城市圈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为相比之下,大武汉可以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也有专家称,武汉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其地位和实力,可以担当起为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搭建平台,具有“发展武汉、带动鄂东、辐射中部、服务全国”的作用。更为深邃的分析,认为粗放型发展并非国家的可持续道路,在中部力量迅速成长之际,在发展模式上试验主动转向,既能“一步到位”探索相对后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能为整个国家的“两型”发展模式展现一种前景。在申报第四个国家新区的地方竞逐中,武汉城市圈第一个提出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国家战略不谋而合。
武汉为全国描绘“两型”图景
“两型”社会没有既成模式。国务院要求武汉,用5-12年时间先行先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最初,人们不无疑问,发达地区搞“两型”社会,应该比正待发展的“两湖”更容易,“两湖”发展“两型”社会是否会徒有虚名?四年来,武汉不断用事实作答,描绘出一幅幅“两型”图景。
2011年9月,一条“楚河”让东湖、沙湖百年后再度牵手。桨声灯影、摇橹而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美景从梦想走向现实。这是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首个竣工项目。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重大启动项目。有“百湖之市”美称的武汉,湖泊资源丰富,水环境保护任务重大。“大东湖”水系恢复自净能力后,可大幅削减武汉入江污染负荷,保护长江水质,保护中下游人民生活和发展环境做贡献。2009年在汉召开的世界湖泊大会上,来自全球的湖泊保护专家现场观看了武汉的湖泊保护方式。他们认为,“百湖之市”修复湖泊生态的技术可谓百花齐放,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先进的技术都可以寻到。
国内最顶级的绿色展览馆
2011年10月,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开馆迎客。从某种程度上说,其意义不在于它是华中第一、全国第三的大型场馆,而是国内最顶级的绿色展览馆,武汉低碳建设示范区之一。国博中心主体建筑装有全国目前最大的装机容量10M瓦的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该项目利用展馆屋面铺设多晶硅太阳能板,年发电量约为950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8200吨,展馆及会议中心地源热泵与全能变频常规空调系统相结合的复合式能源系统等。在“绿色建筑”上,武汉是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制度试行城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65%的建筑节能标准,启动的王家墩绿色CBD建设,成为中英两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计划在中国推进“绿色建筑”的第一个城市。武汉还是与法国开发署合作开展具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首个中国城市。
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武汉模式
2011年6月,在武汉积极推广免费自行车服务的模拟服务站点前,在汉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兴致勃勃地刷卡“借”了一辆免费自行车,亲身体验了这种绿色出行方式。在武汉,绿色的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武汉目前有约7万辆便民自行车,1200个自行车站点,发放100多万张租车卡,每天为市民提供约12万人次的便民服务,累计提供服务1500多万人次,成为全国最大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形成了“便民自行车武汉模式”。胡锦涛希望武汉城市圈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支撑、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武汉首批试点“绿色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称“绿色保险”。引入商业保险机制防治污染,已被发达国家实践证明,这是帮助企业实现由“污染末端治理”向“污染全过程控制”转变的有效方式之一。作为国家首批环境污染保险试点地区的武汉,2008年3月试水“绿色保险”,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环保与保监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多个产品投入市场,示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市辖环境污染高风险企业今年有望全覆盖。武汉市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环境污染责任险。每年设立400万元财政专项补贴给投保企业。对高科技企业给予高额保费补贴,近两年保费补贴额度均在保费的70%以上,购买第一单“绿色保险”的企业武汉新芯公司一次性领到了28710元政府补贴。
全国第二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
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使农民拥有的各类收益物权财产化、资产化、价值最大化,2009年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成立。这是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之一,也是全国第二家、中部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武汉市对农村现有的多种产权的流动与流转进行试验与探索,其中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等。与全国几个已设立农交所的城市相比,我市农交所的交易产品种类最多。截至2010年底,已鉴证交易项目526宗,土地流转面积49.35万亩,交易金额38亿元,抵押贷款规模1.4亿元。国家及相关部委领导多次前来调研,20多个省市农业部门前来考察交流。
经济增长与能耗下降远超全国水平
武汉,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武汉认为,“两型”社会建设第一要义是发展,要通过大胆改革突破,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打开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大门,武汉找到了循环经济这把钥匙。
武汉每年工业产生800余万吨固体废弃物,其中粉煤灰就占300余万吨。昔日这些烧完的灰烬多填沟埋湖,耗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如今,武汉全面关闭黏土砖厂,被用作新型墙砖的粉煤灰成了抢手货,不但新灰吃完,连陈灰也被挖出卖掉。近三年,武汉GDP年均增长14%,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近20%,远超全国水平。一增一减的巨大反差,折射出武汉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变迁。
本文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胡孙华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