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2011三维空间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会议的重要单元,由3sNews携手EV-image举办的“高层沙龙对话”也在当日下午13:30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企业、学术界的权威人士,就“三维,给力吗?”、“遥感未来,航空VS航天”两个热点话题,与参会的上百名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活泼的交流。3sNews通过官方微博对沙龙进行了全程直播,数百名场外观众通过微博和短信参与了沙龙的讨论。
嘉宾就“三维,给力吗?”的话题进行交流
三维能“活一百岁”,但三维革不了二维的“命”
围绕着“三维空间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论坛”的主题,“三维,给力吗?”这一个带着行业潮流气息的热点论题,在当天沙龙上引起了嘉宾和观众的极大兴趣。在3sNews总裁刘玉璋轻松、幽默的主持下,嘉宾们毫不保留向场内、外观众表达了自己对三维产业、三维技术、三维应用的观点和看法。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崇俊一句“如果说三维技术有生命周期,是100岁,我估计它现在才‘12岁半’”,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对三维空间信息产业蓬勃生命力的认同。谈到三维与二维之间关系的问题时,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长青对时下很多人提出三维会完全取代二维的观点表示并不赞同,他以GIS软件技术的出现并不可能完全替代纸质技术为例,指出三维与二维是一种长期互相存在的关系。
三维不是“花瓶”,发展需要内外兼修
针对目前很多人认为现在三维GIS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这一认知,与会嘉宾讨论热烈。杨崇俊认为,三维技术除了大场景规划与传统小场景设计在技术上大相径庭,三维技术对访问量和客户端需求需要被突破外,还指出目前三维的运用只是简单的可视化,没有流入到业务流程中来,没有帮助用户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更多的是在给领导做演示、展示用这一突出现象。梁长青则认为三维GIS向业务化突破,应该也像二维一样的,从好看到实用也是一点点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出来的。做花瓶没有什么不好,有没有能力做花瓶才是目前业内面临的最大困境和问题。对此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尔琪认为三维可视化与应用应该是一体的,就像练功夫,既要修内功,也要练外功。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陈颖彪教授,则认为目前三维技术之所以更多的停留在可视化的层面,这与市场本身对三维技术的需求还是以政府项目为主导有关,因为中小企业信息化,一年花几百万去搞三维并不可能,但是也不能片面的否认当前三维技术在政府决策和规划层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标准、技术、数据、应用模式”一个都不能少
在谈到三维GIS的未来的发展瓶颈时,王尔琪认为数据、标准和技术之三者中,任何一个环节对三维GIS来说都不能少,但论其重要性他认为数据对 于目前来说意义更为特殊,如果有数据的话技术都可以很快发展起来。数据的采集、更新是一个很大的开支,但也只有保持数据的全面性和时效性才能真正发挥三维 GIS的作用,因此建立起一整套配套的机制相关重要。杨崇俊则认为除此三者之外,能够让使用者受益的应用模型的确立也十分重要。会上,当3sNews公布 早前网站关于网友对三维GIS几个基本要素重要性的投票结果,几个与会嘉宾在得知有42%的网友认为是标准对于三维行业更为重要时,都表示对听到这一结果 表示欣慰,因为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行业整体发展统筹的重要性。
航空、航天要兼顾国情,高分专项更是如此
在沙龙的第二环节——“遥感未来,航空VS航天”的讨论中,在3sNew副主编张凯的主持下,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治陵、北 京大学北京市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晏磊、四维世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萍三位嘉宾就未来遥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交流了想法。 徐立萍认为遥感的未来应该是以航天为主导的,晏磊从国内外的对比来说:虽然西方是航天为主导的,但是在中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所以不管是现实还是未来的 情况,如果说主导的话,相对来讲航空做主导的份额在中国应该会更大一点。他认为从国家战略来讲,我国最低观测是航空、航天并举,这是我国长期的国策。基本 上高分是针对航天,不能说只是针对航空的,是两者兼而有之,要形成立体的航空网。他从地形、农业主导、航空航天投入几方面对比了我国与美国在遥感领域航 天、航空各自的比重差异,他认为很多人盲目主张航天遥感是片面的,美国虽然有400多科卫星,但是其也有20万架次的飞机从事航空统计,因此我们国家应当 在把握航天全球观测这一个制高点的同时,兼顾国情推进二者协调发展。对于目前来讲,无论运用是航空,还是航天的高分专项,都更应认识清楚高分除了空间分辨 率之外,还应注重对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关注。
遥感产业化就是把蛋糕做大
谈到遥感产业化徐立萍认为,国内这两年遥感产业的发展很快,虽然国产卫星还有待发展、有待提高,但是利用航天数据为自己国内遥感市场服务,中国 做的并不差。国内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遥感市场。吴治陵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如果说一个产业只有一个、两家企业做的话,那这个产业确实是不太健 康的,国家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相关方面做出了引导,例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航空数据招标方面首次放开航摄企业,充许在基础上做一些增值服务; 科技部促成了20家企业参与的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产业联盟的成立等等。 因此,只有把遥感市场的蛋糕做大,产业化才能更好的实现。
“低碳”能解决遥感现实问题,航空还是航天不重要
会上,在另外两位的观点之外吴治陵抛出了另一个论点,他认为目前遥感无论从成本上、采集率上都面临很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通常都是政府先有订单, 然后再去拍摄,这使得无论采集范围的大小,付出的成本都会很昂贵,极大的浪费了资源,因此无论是航空、还是航天,未来主导的都是低碳遥感,他认为通过企业 或者是团体先掏钱把某个行政区拍摄下来,再分发给当地有使用资格的用户去使用,这样就能做到减少排放、提高效率。吴治陵认为,低碳遥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来源:3sNews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