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在目前,由于其成本及后期维护等问题,还让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接受,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明白,绿色建筑到底是什么、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先让我们来看看开发商、代理机构是如何看待绿色科技住宅的成都走势。
成都国奥:
未来绿建将是建筑的一种标配
“在推广的前期,我们做得很困难。”成都国奥置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朱新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绿建还只是他们购房时多出来的一种选择,而非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现在他们还不愿意为绿建买单。”不过朱新宇对未来很有信心:“成都市场的培育期,顶多还有一年。能达到绿建二星标准的,整个四川只有两家,但以后会越来越多。未来的绿建会成为建筑的一种标配,就好像以前的铝合金门窗一样,大家都有,你没有就成为了劣势。”朱新宇认为,现在最大的利好是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绿建。“我们到成都两年多,政府从不了解我们项目到开始接受,并开始推荐,不久前还专门组织开发商来这里参观,可见大家对这个事还是很有兴趣的。”
在朱新宇看来,现在要大众为绿建买单,最直接的障碍在于价格。就国奥的项目而言,绿建方面的成本约在500~1000元/平方米。“我们的项目比周边的房价高出很多,绿色只占到其中一部分。实际上,绿建的定价是一个难题,不仅消费者很难具体去衡量要多付出的这部分是否能赢回,就行业内而言,价位该放在哪里也考手艺。有时定价高一点,反而能促进销售;而有的时候,消费者更喜欢低价产品。”
为了让消费者接受绿建,国奥主要采用的是体验式推广模式,比如样板间,比如工法展示。“我们让客户站到空调室外机面前,他们是感觉不到热风的,因为热能回收系统将这部分热能变成业主免费享受的热水。在桂林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体验,用外保温材料做了一个保温箱,在里面放一个冰激凌,很长时间都不会化。”朱新宇透露,现在选择绿建的客户,大多数是35岁以上,他们开始为自己的健康考虑,更关注生活品质。
交大房产:
开发商需要“忍辱负重”
同样在开发绿色建筑的交大房产负责人告诉记者:“现阶段而言,能货真价实地开发绿建的,都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用加大成本、牺牲利润、忍辱负重来做的。想要真正得到客户的认同,必须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他表示,要让公众为绿建买单,首先应该从行业内部做起,建立认证体系。目前,国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不少企业采用的还是美国LEED认证体系。“交大·归谷项目承担了国家‘十二五低碳建筑科技支撑项目’课题,是今后颁布建筑排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基础数据采集项目,也是国家科技部、住建部的典型项目。”同样,体验式的宣传也出现在交大的推广策略中,建造实体生活用房,让有意愿者感受体验。而交大本身持有酒店项目,逐步将自有酒店的客房改造为低碳健康客房,把自有酒楼建设为低碳健康酒楼,让更多人从日常生活中提高对绿建的认知。
“在成都市场上,首批关注低碳节能并关注健康居住的客户目标人群,主要集中在高知人群、医疗行业、海归高管、上市企业管理层。”该负责人讲述了一个案例:华西医大一著名教授到达交大·归谷后,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我终于找到了这一辈子想住的房子”。
该负责人最后还提醒:“绿色产品的推广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受众对不同技术方式的绿色产品知之甚少,无法比较。此时却有个别项目进行不实或过分宣传,将消费者引入一个误区,从而对绿色产品优势度的把握上表现无力,甚至无能。”
代理机构:
当前绿建主要还是营销噱头
“当前绿色建筑的市场接受度并不高,原因很简单,人们还在解决基本生活需求,还谈不上营养的问题。同时,房地产运营还停留在算眼前账、算小账、算投机账的层面上,缺乏长远规划。而绿色建筑属于长远规划的范畴,所以绿色建筑在我们国家,目前多数还只是一个营销噱头。”世家机构常务副总经理彭致远的观点显得比较尖锐,他觉得,绿建应该从国家的层面开始,有长远的规划,并需要有力度的支持。
彭致远认为,目前的绿色建筑,有代表性的开发商是通过规划设计和材料来解决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对于环境的污染,其实是治标的问题。一些做得好的,比如MOMA,通过建筑规划和材料的运用来保持室内通风、温度和湿度,而非用传统的电能空调来解决问题。通过地源热泵解决热力的采集而非传统的热电厂或者室内空调,很好地解决了能源的使用和对于环境的污染。可是,这样的建筑太少。“真正的绿建,建筑成本可能是常规建筑成本的一倍,这部分当然会在价格上体现。虽然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是后期的使用成本较低,而且对于整个环境具有优化改良作用,应该进行推广。可是国家没有对这种建筑做大力支持,仅靠开发商一己之力和客户的自觉,难以形成气候。比如,如果这种建筑的土地出让金只收一半,各项税费减免一半,那么会怎么样?”
成都商报记者 曾玉 余鸽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